【专题:突破内卷】汽车市场规模能否冲破3000万辆的天花板?

童锋亮2020-11-20 21:01

童锋亮|文 如果回忆起2016年的车市,中国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应该是感到幸福的。当年,国内汽车产销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分别以生产2811.88万辆和销售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与13.65%,不仅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同时,还较上一年3.25%与4.68%的产销增速,实现了倍数增长。

若将时间线再拉长一些,在2016年之前的15年内,中国汽车进入行业进入了两个黄金发展阶段:一是,从2001年-2009年,用了8年的时间,国内汽车销量实现了从236万辆到1364.5万辆的飞跃,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二是,2009年-2013年,4年时间,国内汽车销量再次实现了第二个1000万辆的积累。这些让国内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内心都充满了希望。基于这种积极势头,相关权威预测显示:在2017年,国内汽车产销将迎来第三个黄金发展节点,即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万辆。

在当时看来,5000万辆虽然遥远,但3000万辆似乎触手可以达到——毕竟仅需要年增幅达到7.1%就能实现。甚至,一些乐观的人士认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每年都会保持两位数增长,而市场规模将突破年5000万辆。

但到了2017年,情况掉转之下。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收缩的影响,市场开始走低。即便如此,在2017年国内汽车年产销还是达到了历史顶峰——产量达到2901.54万辆,而销量也达到了2887.89万辆。但当年产销增速仅为3.19%与3.04%,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和10.61%。而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2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全年汽车产销 2780.92万辆和 2808.06万辆,罕见地同比下降4.16%和2.76%。

到了2019年,这种情况仍在持续。2019年汽车行业销量进一步深度下滑,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576.9万辆,较上年减少231.2万辆,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年扩大5.4个百分点,比2017年的最高峰(2888万辆)净减311.1万辆。而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51.9万辆和1969.9万辆。

3000万辆,曾那么近,现在又那么远。中国车市还能超越这个关卡吗?业内对此的判断已经开始显得悲观,3000万辆被认为是市场的天花板所在。业内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为了存量市场竞争。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指标是二手车交易交易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豪华车市场的大幅度恢复。比如在2019年,二手车全年交易量为1492.28万辆,同比增幅仍为7.96%。另外,在汽车保有量上,规模也一直在扩大。截至今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7亿。

业内预计,明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将突破3亿,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大国。但是新车销售要突破3000万辆现在看起来仍将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山。但这并非没有机会,这三年的汽车市场萎缩与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关系,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则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市场消费信息。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韧性在,这是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基础。

商用车在今年已经率先恢复了增长。今年1-10月,商用车销售420.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0.9%。这与国家开展新基建有关,另外这也与国内经济恢复有关。商用车的增长是一个积极信号,这也意味着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将开始恢复到正常状况。有分析认为,2018年-2019年的负增长实际上与2015年开始的免购置税政策带来的负效应有关。而后,国六排放切换进一步导致了下滑的加剧。

但随着消费的升级和迭代速度的加快,新的消费需求在不断产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认为换车周期大概是在6年时间左右,这种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随着出行公司的增加,这种新的消费点也在刺激整个车市销量的变化。

11月16日,滴滴出行已经将其与比亚迪合作的D1车型亮相,未来这种出行公司的定制车辆毫无疑问将增加,这将改变未来中国车市销量的构成。另外,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已经亮相。这种新出行也会为未来汽车新市场带来新增长点,当然,也有可能变成抑制汽车消费的新变量——这究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现在还无法判断。

但是,中国汽车依然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农村市场。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后,中国家庭汽车保有率不断上升,城镇、农村汽车保有率已从2000年3.1%、0.2%增长至 2015年42%、10%。预计2024年,城镇、农村汽车保有率将升至75%、40%。随着经济增长,家庭收入增加,未来汽车市场必能不排除会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当然,新一轮增长中的产品类型和价格都会与上一轮完全不一样。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业报道部记者
重点关注行业动态、造车新势力、共享出行等领域,擅长调查、人物报道。新闻线索请联系:3423139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