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亚太投行主管金弘毅:看好2021年A股IPO市场,仍会有中国企业继续赴美上市

郑一真2020-12-11 20:4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一真 实习记者 刘雨晴 2020年,一、二级市场一片向好。截至目前,IPO融资金额高达4361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2500多亿。瑞银亚太区投资银行主管金弘毅12月8日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政策加上基本面的利好,持续看好明年A股IPO市场。

金弘毅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一些趋势变化仍将延续,包括中美关系之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某些行业赴美上市依旧是最佳选项、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等。

在注册制进一步推广之下,A股IPO的时间大幅缩短,瑞银证券也将多方面参与A股一级资本市场。作为最早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业务的国际投行之一,瑞银于2018年成为瑞银证券的第一大股东。金弘毅表示,今年外资控股完全放开了,瑞银也在积极探讨进一步提升股权。

金弘毅照片

金弘毅

经济观察网:对于明年的IPO市场,您如何预判?

金弘毅:明年无论是境内外,我们都还是持续看好的。第一,整体的资金、货币政策应该都还是相对放宽。境外,美联储已经说了货币量化宽松是未来2~3年的长期趋势,宽松的货币一定会支持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这是大势所趋。境内的话可能相对不会那么宽松,但是也不会很紧。

第二,经济的基本面应该也是朝着正面的方向,经过了今年的谷底之后,中国的经济恢复还是比较快的。特别是跟中国相关的公司,明年应该会有相对好的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好的基本面,加上中国进一步的推动注册制,让上市更容易和便利,我觉得IPO市场应该还是不错的。

经济观察网:今年注册制改革继续向创业板这个存量市场推进,目前注册制给中国的一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作为国际投行,瑞银如何拥抱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年的变化?

金弘毅:注册制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境内IPO上市的节奏加快了,过去可能做一单A股IPO要两年三年,现在可能是一年半甚至一年。这就表示管道里面流量多了,投行的工作就多了,利好我们的业务。而且监管更加市场化,对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帮助。

瑞银在中国市场有了多年的经验,对投行业务来说,我们觉得现在要尽可能多方面介入A股的一级资本市场,无论是IPO还是增发、可转债、定向增发,这些活动我们都在积极参与,希望能够加大投入做更多的业务。我相信很多的国际投行现在都在积极探讨进一步加大他们的境内平台。

我们的亚太投行团队有400多人。另外我们也在加深对一些行业的部署,特别是我们的强项或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配合境外的经验和研究团队,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行业里面发挥优势。工业组、TMT、金融组、医疗、消费,这几个都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行业。

经济观察网:科创板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为54倍,怎么看待中国内地市场估值普遍比香港和美国高的问题?

金弘毅:对比境外,科创板的市盈率还是相对偏高的,但这并不代表国内市场是不合理的。这里面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境外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对风险溢价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二,在一个本土的国家,会更了解这个品牌的效应和国家的政策的推动。如果国家支持某一个行业,会对它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正面效应,这些的政策因素也是境内的投资者会更能够理解的,所以有一定的溢价是合理的。

反过来说,A股市场也的确还有一些有待成熟的地方,中国的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还是很初期,英、美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一般达到90%,中国现在机构投资者还是一个很小的比例。随着中国的投资者机构化程度越来越高,可能对价格敏感性会越高,他们的议价能力也会更高,到这个时候可能也会促使估值相对更合理,以及不会再追捧一些小型的、短期套利的公司。

目前我不觉得A股估值有很大的泡沫。

经济观察网: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这会给中概股带来多大冲击?对中美港三地的一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金弘毅: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了,现在看来法律也越来越明确。首先,这个法案还是留有空间和时间的,大概2到3年左右。所以最终这个法案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会是有多大程度被执行,特别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后,都还是有很多变数,现在也不能说中概股全部一定会被限制或者停止在美国的交易。

其次,在中美关系中很多不同的领域问题里面,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最具技术性、是最可能被解决的,而且这个问题也是应该值得解决。过去的确有中概股作弊的情况出现,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美国监管机构有权来做一些调查,就像如果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的话,同样证监会应该也会有类似的要求。这个问题也已经持续谈了七八年了,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在过去比较平稳的情况之下,双方之间的监管者其实已经有交流合作。过去虽然没有正式的协议,但是其实有一些合作都在操作了。

至于赴美上市,2021年还是会有一些中国公司继续去美国上市。无论是从时间的便利,以及在某些行业的估值,还有投资者的了解深度,部分公司去美国应该对他们是最有利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动车相关的公司。

反向来看,虽然有些不确定,但是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他们为了避风险,回香港二次上市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便利的一个保险,所以我们觉得这两项的业务在2021年应该都会持续。

经济观察网: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发文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未来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还面临哪些挑战? 

金弘毅:直接融资的比例在朝着正面发展,但是过程当中可能还会有一些挑战的。

因为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市场,所以公司还是会良莠不齐的,一些公司因为经营模式还不够成熟,受政策变化的影响,有时候会导致新上市的公司可能到几年之后就变样了,不一定是公司骗钱。特别是科创板,本来就是鼓励没有业绩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新的东西的风险总会是高一点。大家应该是用平常心来面对。在国内有时候爆了几个雷之后就会收紧,我想这个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也有螺旋式渐进,这是能预料到的。

另外,我们担心的是估值一下推得很高很热,又突然一下子出现问题,然后全面市场冷化。这可能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一个瓶颈。

还有虽然说是注册制,但是在发行速度上面还是受到流量管制。而在境外,就没有流量管制。今年香港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10亿美元规模的发行,京东健康发行的时候还是那么热,还是那么多人买,我们在年底前推出完全没有问题,这种就是比较市场化的发行速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基金、上市公司、人民币等领域。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