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钊:在追问中见证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成长与成熟

文钊2020-12-18 11:11

12月18日,由经济观察报社、经观传媒主办的宏观经济论坛暨创新峰会在海南三亚举办,经济观察报社执行总编辑文钊代表主办方做欢迎致辞,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谨代表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向参加今天论坛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一天之前,我们从寒气逼人的北京来到暖意盎然的三亚。如果从飞行路线图上看,2700多公里的跨度,我们从温带到了热带,我们从环渤海经济区,一路穿过中原腹地河南,越过两湖和广西,跟粤港澳大湾区擦肩而过,最后来到海南自贸港。我们知道这两年大家谈论中国经济,经常用的一个词是韧性。也许在这样的飞行中,经历这样一种跨越,让我们能够真切的体验中国经济的现实,理解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多样性,和由此而生的动能和潜力。

今天上午演讲的都是国内最为权威的经济学家。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些学者都接受过经济观察报的采访,我也非常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经济观察报的支持和帮助。今天站在这里,我还能想到很多采访的情形。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一些采访是在线上完成的。一季度的时候,我们追问的问题是,今年的中国经济会怎样,我们会遭遇一场衰退么,全球经济会重现类似于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么?等到了二季度和三季度,中国在疫情之后更快地恢复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实现了复工复产,产业链和供应链也经受住了这一场极限压力测试。我们的读者和用户想知道的是,经济复苏的势头是否会持续,今年的中国经济会实现百分之多少的增长?最近一个月,市场开始讨论,前期的宽松政策要不要退出,何时退出,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接下来的问题是,2021年的中国经济会怎样?如果拉长视线,也许更值得我们关心的是,疫情之后,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在逆全球化的风浪中,在产业链重构的变局中,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如果说媒体的角色天然的就是一个提问者。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种种追问,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年就开始了。经济观察报创刊于2001年。我们有幸在持续的追问中,见证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成长与成熟。而在这样的追问中,经济观察报也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财经融媒体平台。每一天,我们通过网站、APP、微博、微信矩阵和各种新闻客户端,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产品形态与我们的用户相遇。

20年来,我们从纸媒走到了数字媒体时代,在积极拥抱变革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理性、建设性的理念。因为我们相信,无论内容通过怎样的介质和渠道传播,高品质永远是内容生产者最好的连接器。这种高品质的内容产品意味着责任之上的坚守,意味着客观、平衡、可信赖,意味着回归常识讲逻辑。

还有十多天,我们就将告别十三五,走进十四五。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毫无疑问,海南在这个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经济观察报一直热切地关注着海南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曾以8个版刊发封面专题“太平洋之珠”,全方位展示变革与开放的海南,我们在头条位置刊发了海南驶向自贸港、医疗特区博鳌乐城等深度报道,关注海南的大胆试验。海南的使命是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媒体的责任是忠实的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我们当然不能错过海南正在书写的新的开放与改革故事。我们将投入更多的新闻报道资源,呈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者迈出的坚实的步伐,用镜头留住自贸港发展的那些动人的轨迹和瞬间。

今年是经济观察报第一次在海南三亚举办年度的宏观经济论坛。在整个论坛筹备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海南和三亚的开放氛围,感受到了三亚市政府部门的高效和企业的活力。我们感谢三亚市政府、三亚中央商务区和各有关方面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我们对以这样开始我们和三亚的故事倍感温暖,也更有信心融入海南这块神奇的热土。

最后,新年将至,提前祝各位嘉宾和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文字整理/杜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