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的真话与加班费的内卷

宋馥李2021-01-05 14:25

宋馥李/文 拼多多员工凌晨下班后猝死,本没有什么可说的,为逝者惋惜之余,你我打工人惟愿自己加班时悠着点儿,仅此而已。舆论的哗然,更多是源于这家互联网大厂知乎账号的一段不恰当评论,事后官方回应称:这是乙方员工李某某的个人行为。

李某某没抑制住心潮澎湃、回复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想法很真实,也很震撼!我和李某某一样,也忍不住想回复一下自己的想法。

1月4日,是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早上的地铁很拥挤,在此场景里,李某某为甲方拼多多忧思不已,且还能静下心来超然物外,打下一段文笔流畅观点鲜明的文字,是应该为李某某点个赞的。

这是一段悲壮且自励的话,简而言之,他认为“用命换钱”是个人在努力奋斗和安逸之间的主动选择,这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这段话简直是催人奋进的开年语录,它激励我立即打开电脑,加班写一篇文章,好赚它一笔稿费。

我的心潮在于:如果说李某某讲出了时代真话,那是抬举了,如果说它裹挟了社会情愫,击中人们的某个脆弱部位,却是一点儿也不夸张。只不过需要辩证其中一点:“用命换钱”如果是一个社会共识,就不仅是社会的问题,也是资本的问题。

诚然,从广义上来讲,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鼓励奋斗、鄙视好逸恶劳者。可当一种社会氛围以加班奉献为正能量,以延时劳动来教化人心,那一定是个变态的资本,也一定是个病态的社会。

人是社会化生存的动物,也是组织化生存的动物,在一个组织体系中,当管理制度严苛横暴,需要密集地累积劳动量来获得竞争力,那么所谓的“奋斗”,本质上就是压榨。

基于企业经营的延时劳动,与发自内心的奋发努力,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是的,我们曾经鼓励“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昂扬向上的时代变奏中,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追赶超越。可吊诡的是,当宏大的时代精神投射到微观管理中,它常常被偷换概念,异化成奋斗就是加班,在精妙的考核机制下,最终演变为加班就是金钱。

还记得吗?我们曾经无情鞭笞过一些血汗工厂,那在20年前曾极为普遍:很多劳动密集型工厂内,底薪微薄而加班费可观,工人只有多加班,才能获得更多报酬。在这样一种机制下,制造业工厂加班成为常态。它曾经主要表现为“计件工资”,引导人们为了超额加班费,情愿付出休息时间来换取报酬。

那时的工厂,车间里刷着的标语常常是这样:吃苦一阵子,享受一辈子。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是伴随了一代产业工人的无休止加班,那真是“用命换钱”的一代人。

如今,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用几十年的狂飙突进,走在了世界前列。当人们畅想互联网给予人们美好生活时,才发现早已掉进另一个陷阱:一部手机即可以让你时时刻刻处于加班中。

呃!客观的物质环境不断刷新,主观的幸福感却没有提升,这种荒谬与悖论,好像并不是个别存在。

人们衣着光鲜地出入于写字楼,脸上却写满仓皇与疲倦,何止是996啊!“计件工资”那只看不见的手,还在指挥着人们伏案劳作,加班费早已内卷为超额奖励、业绩奖金,完不成还要相应扣减。

可见,互联网大厂的管理手段,其实并没有多少长进,对工作成果的追赶超越,仍停留在对员工劳动时间的挖掘上。“吃苦和努力”这类标语大概不会贴在办公室了,它们通过精细化的考核,植入了员工的日常管理,也植入了人们的脑袋里。

人们不得不加班,进一步挤占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应对严苛的KPI和日益逼近的时间节点。你看,李某某不是一个人啊,他们还有张某某、王某某……在互联网时代欢歌下,以悲苦自奋,以加班自励,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有解吗?无解!我们只能苍白地呼吁,大厂们抑或能放松一些KPI烈度,对员工好一些,不要再让他们加班到凌晨——尽管你们已经宣称足够好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版主编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
专注地方时政和区域经济,以中观视角观察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