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指责券商“误导市场”并称已获道歉,研报撰写人回应:内容合规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5-20 22:56

针对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63.SH,下称“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炮轰”券商研报一事,5月20日,华熙生物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这些罔顾科学事实的内容,华熙生物已于上周向证监会反映”“我们相信监管部门会问询有关机构,目前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华熙生物也接到了部分券商的道歉”。但是华熙生物未透露券商机构的道歉内容及其他市场反馈。

5月17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指责部分券商研究报告通过对比透明质酸(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

华熙生物在文中提及10篇行业研报,涉及9家券商机构。针对华熙生物的质疑,5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被华熙生物“点名”的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西部证券、信达证券等机构。其中,华泰证券工作人员表示需协调相关部门对接,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作进一步回复;方正证券工作人员称,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平安证券与西部证券工作人员均表示对涉事研报内容不知情;信达证券表示不清楚由哪个部门负责。

参与撰写华熙生物所提到的研报的两位分析师5月20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研报的内容均合规,也并非外界所说的“站台巨子生物(02367.HK)”。其中一位撰写人表示,研报是根据客观的公开资料整合撰写。另一位分析师称,若需要论述两种不同的成分,分析师通常不会进行绝对比较,而是各自论述优劣势,保持平衡客观。

华熙生物:很遗憾“相关方”未参与讨论

华熙生物“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发布的研报,认为这些研报为“某重组胶原企业站台”,本质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是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以华熙生物援引华泰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2367 HK)始于胶原,不止胶原》为例,该篇研报写道,“与玻尿酸相比,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在美白、抗衰、再生、修复等领域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华熙生物对经济观察报称:“这些摘录于文中的内容均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表述,大量内容没有经过第三方专业论证,没有任何公开论文或国内外研究,也不顾国家药监局相关产品的审批证书数量的基本结果对比。甚至错误宣传B强于A,B安全性高于A。”

5月19日晚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共同发布《中国医美和美妆行业健康生态倡议书》,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公众号随之转发。

华熙生物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华熙生物在发布声明之前与上述两家行业协会进行了沟通并获得支持,“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非常了解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和目前市场坏境面临的挑战和资本市场概念切换带来的问题”。

5月20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朱美如告诉经济观察报,协会的发声是对全行业发起的科学倡议,并称华熙生物去年出了一些问题,业绩下滑、团队贪腐,“有协会背书,对华熙(生物)是正向的影响”。

华熙生物进一步告诉经济观察报,建立健康、理性、透明的市场生态还需要平台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目前相关方似乎并没有兴趣在科学话题上展开公开的讨论,而是聚焦于去小红书、微信等平台制造评论,这并非是响应行业对数企业呼吁的行为”。

但是就“相关方”所指是谁的问题,华熙生物未作进一步解释。

从华熙生物公众号文章点名的券商报告看,均指向“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2024年,巨子生物全年营业收入为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首次超过华熙生物。巨子生物核心品牌可复美贡献了其82%的营收,该品牌的核心技术是其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成分。

华熙生物是玻尿酸行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为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

对于华熙生物提出的对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质疑等问题,截至发稿,巨子生物未作回应。

研报撰写人回应:研报合规、非“站台”具体企业

5月20日,参与撰写其中一篇研报(信达证券研报)的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我觉得,我参与撰写的这篇研报并不是在为巨子生物‘站台’,(我)只是将一些客观的公开资料整合撰写。研究报告里面提到的对比重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部分,都是经过专门的合规质控审核的,都是有底稿和依据的。”

该分析师已从信达证券离职。针对如何对研报进行“合规质控审核”一事,信达证券工作人员称,“采访涉及的问题不知道哪个部门负责,没有这方面信息”。

在另一篇《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医美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券商研报中,涉及到“对比研究”的表述为:“与透明质酸相比,胶原蛋白在填充和修复上具有明显优势”。

撰写该研报的分析师告诉经济观察报,研报的撰写基于公开资料,即便有两种成分相比较的论点,也需要分析师在论据上实现自洽,并证明自己的观点符合基本事实逻辑,这也是最基本的研报合规要求。

“研报的合规审核很严格,包括论述是否合理、数据来源是否公开、客观。”该分析师称,医美行业涉及生物化学等专业领域,其研发的核心技术成分是分析某家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该分析师称,若需要论述两种不同的成分,分析师通常不会进行绝对比较,而是各自论述优劣势,保持平衡客观。

经济观察报记者查询该分析师撰写的研报发现,其涉及到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成分对比段落完整表述为:“与透明质酸和肉毒毒素相比,胶原蛋白由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生产成本高且安全隐患大,在肌肤焕活应用方面的市场份额较小。然而,与透明质酸相比,胶原蛋白在填充和修复上具有明显优势。”

该分析师同样否认研报的撰写是为巨子生物“站台”,“研报类型分为个体的公司研报和行业研报,这篇研报就是论述巨子生物的公司研报,即便是个体的公司研报,也会将行业内的相关公司做横向对比”。该分析师称,研报撰写所参考的信息渠道有其他券商研报、公司公告、媒体报道,包括券商所付费的行业数据库等。

对于此次被华熙生物“点名”,该分析师表示,“若数据不合规确实会受到影响,但企业对研报中某一观点的点评应该不在此范围内”。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文娱行业、零售消费,专注探索产业和公司背后的人物和故事。新闻线索可联系luowenl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