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纾困样本:上海壹号院267%认筹率背后的中信产融协同实践

2025-05-21 18:26

公司动态

5月21日,上海壹号院项目销售现场吸引了大批购房者。据项目销售人员透露,项目当日热销超40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再度实现“日光”。早在5月12日,上海壹号院项目在四天半内吸引了171组意向客户,认筹率突破267%。

作为中信金融资产主导推动实施的房地产纾困重点项目,上海壹号院项目自2024年8月入市以来,实现三开三罄,总成交金额126亿元。其中,今年两次开盘合计销售10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的项目。中信金融资产继实施董家渡纾困项目后,再创协同房地产纾困化险标杆项目。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定调,明确要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伴随着政策的强劲推动,中信金融资产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义不容辞地站在了化解风险、解决经济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最前沿。

逆周期破局 从“停滞困局”到“城市焕新”

城市更新工作绝非易事,存在拆迁改造难、资金筹措难、建设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上海壹号院项目作为上海市黄浦区重点旧改项目,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建设体量高达43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罕有的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受到社会各方关注。2022年房企出现流动性危机,上海壹号院项目陷入困境、拆迁及后续开发建设停滞。

一方面,拆迁滞后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旧城改造进度,制约了上海市容市貌提升和商业焕新计划的推进。另一方面,该项目涉及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的拆迁款支付问题亟待解决,若资金链断裂,金融机构贷款可能面临逾期风险,房企也将陷入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资源的精准输血与高效赋能成为纾困房地产项目的关键。要破解这一复杂局面需通过统筹兼顾的重整方案实现破局。

2023年12月,中信金融资产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府与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的独特功能优势,聚合中信集团在“金融+地产”协同效应,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综合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专业手段,全方位扶持房企纾困,成功打破了项目停滞僵局,项目实现当年复工复产,解决了4018户居民、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难题,化解了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助力了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推进。

中信金融资产成立专项工作组,兼顾拆迁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受困房企各股东、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诉求,努力在利益拉锯中寻找到平衡点,研究制定了专门方案,派员每周参与项目例会,紧盯项目关键节点,实施全流程运营管控,全力推动纾困化险举措落地实施;强化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管理,加强巡察严抓项目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品质;主动协助房企开展多渠道、多元化营销,抢抓市场窗口期,实现三开三罄销售佳绩。

整合多方资源 实现中信特色产融协同模式再升级

在项目纾困过程中,中信金融资产承担了统筹全局的核心角色,牵头投入纾困资金,运用逆周期调节功能,提供救助性金融服务。同时,凭借中信集团“四端一体”的产融协同化解风险模式的成功经验,联动集团成员单位在客户谈判、交易结构、风险隔离、代管运营等方面发挥各自专长,有效推动协同化险。

在风险端,中信信托通过穿透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实施风险隔离,阻断项目价值外流,确保其与房地产企业整体风险分离。

在资产端,中信集团依托地产子公司专业能力,协同中信城开派驻监管团队,对工程、设计、销售等核心环节实施实质性管控,紧盯进度以盘活资产,恢复项目造血功能。

在价值端,项目各方(包括地方政府、参建方及债权人)协同优化产品品质,提升项目价值,打造高品质住房以满足多元化民生需求。

在品牌端,中信通过注入央企品牌信用,提振房企、市场信心,为项目纾困盘活提供赋能支持。

据统计,2022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障商品房按期交付6.83万套,支付上游材料供应商欠款超113.33亿元,带动其他金融机构615亿元存量项目风险化解,推动超2362亿元货值的项目复工复产,有效服务保民生、保稳定。中信金融资产将持续发挥金融救助国家队作用,依托中信集团协同优势和品牌价值,积极探索多元化协同场景,把更多化险项目打造成城市地标,深度参与城市更新改造,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