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同日非对称降息,银行息差短期稳住了?

2025-05-21 15:02

5月20日,金融市场迎来罕见一幕:存贷款利率同日下行。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下调10BP(基点),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行存款挂牌利率也调降5BP~25BP,其中3年期和5年期品种均下调25BP。此次存贷两端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幅大于LPR降幅,被市场视为对银行净息差的呵护,短期内对银行影响偏正面。不过,后续随着存量信贷陆续完成重定价,信贷需求能否明显回升“以量补价”成为关键。

存贷款利率同日非对称下调

 

5月20日,新一期LPR出炉,1年期LPR从3.1%下调至3.0%,5年期以上LPR从3.6%下调至3.5%,均下行10BP。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LPR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后的首次下调。此次LPR下调与此前逆回购利率调整幅度一致,机构普遍认为,这将为企业和居民减负,激发有效融资需求,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与此同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同步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具体来看,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定期整存整取二年期及以下下调15BP,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BP。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下调15BP,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15BP。这是自2022年9月以来国有大行第七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也是去年10月之后存款利率时隔7个月再次下调。

从以往经验来看,存款利率与LPR同日调整并不常见。2024年7月22日和10月21日LPR下行时,国有大行宣布存款利率下调的时间分别略晚于和早于LPR调整日。此次调整被市场视为央行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主动稳定息差的举措。

短期呵护银行息差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较去年四季度的1.52%进一步下降。这一净息差水平明显低于监管合意水平1.8%,且单季度降幅达到去年全年降幅的一半。息差收窄给银行带来了较大压力。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认为,此次LPR下调10BP,跟随逆回购利率下调符合预期,主要是为应对贸易摩擦的潜在冲击。而存款利率平均下调幅度约16BP,降幅大于LPR下调幅度,且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债成本下调幅度高于资产收益率下调幅度,体现对银行息差的呵护,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导向一致。

据中金公司静态测算,本次LPR下调及存款利率调降预计提升银行息差7BP,对营收和利润影响分别在3%和6%左右,对银行的综合影响偏正面。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也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超过LPR降幅,对息差形成有效支撑。综合来看,本轮降息、存款利率下调、降准对银行息差的影响短期正面,预计对银行业2025年、2026年的息差影响分别为2.9BP和-1.4BP,对今年营收、税前利润分别有1.9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支撑。

稳息差路径正边际转变

银行息差的影响因素和路径是复杂的。存款利率下行不仅直接影响银行的负债成本,还会进一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资金安排,从而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

林英奇提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是近几年幅度最大的一轮,需要关注存款降息后存款流向非银的风险。金融脱媒可能导致银行存款流失,银行被迫通过同业负债揽储。如果存款流失后银行通过利率相对更高的同业负债揽储,可能会抵消部分负债成本的下降,从而带来息差下行。

按照以往经验,股份行在近期会紧随大行跟进调整,中小银行可能逐步分批跟进下调。但存款挂牌利率多次调整后下行空间已大大收窄,尤其在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活期存款利率低至0.05%的情况下,后续存款挂牌利率的统一调整频率预计将减少。在此背景下,除了存款结构调整,强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约束、主动压降内部授权利率等控成本举措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

此次除了挂牌利率调整,国有大行的存款执行利率上浮幅度也较之前收窄。以工商银行为例,目前该行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可上浮至1.55%,较挂牌利率上浮30BP,此前最高可上浮40BP至1.9%。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也有类似操作趋势。与此同时,为遏制存款定期化趋势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少银行已不再对5年期定存利率进行上浮,仅按照挂牌利率执行,期限利率倒挂现象也因此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提高可上浮利率的3年期定存的起存门槛,相关定存产品也出现了罕见的额度告急现象。

除了负债端,资产端也在发生一些边际变化。近期,广州、厦门等多地在LPR公布前夕逆势上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被市场视为响应监管指导避免“内卷式”降价、呵护银行息差的一项灵活举措。以广州为例,当地银行通过将房贷利率从此前执行的LPR-60BP调整为LPR-50BP,以此保持房贷实际利率稳定在3%以上。央行数据显示,3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3%,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来源:本网综稿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