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怎么办:解放思想,放手让人们去想、去看、去试、去干

刘迎秋2021-01-22 11:15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刘迎秋/文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前些年作为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曾参加全国政协委托的一个山东政商关系调查,对山东有了一些了解。过去,我常去山东威海、荣成,那里有我们的调研基地,还去过德州等地参加研讨会,深入至一些民营企业,开展过一些调查。山东有16地市,真跑过的较少,因此,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了解,仍然是很不全面、不够深入的。尽管如此,仍然想就山东经济再腾飞谈点想法和建议。

山东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今天为止,占据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排位已经十多年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山东曾是全国省域经济第一大省,1982年被广东超越,1990年被江苏超越;现在仍然是全国各省排序名列第三。

目前,山东有危机感。有危机感是个好事,关键是怎么看和怎么办?

山东要进一步发掘优势、谋求更大发展。

山东有很多优势:第一,山东是中国第二人口大省,一亿零七十万人。现在第一人口大省,既不是四川,也不是河南,而是广东——有1.1亿人。当然,广东经济也存在一个“南北差异”,即面临着南北差距的挑战。所以,广东虽然在全国省域经济排名第一,但是它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困扰。到目前为止,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曾经存在的东西差距和不平衡问题,已经大体解决。这也是一个优势。

第二,山东又是一个教育大省。江苏有高校167所,广东154所,第三就是山东,146所,不得了。不仅多于排位第四的河南的141所,而且远多于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北京93所,天津56所,上海64所,重庆65所。山东省高校多,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第三,山东地处沿海——比邻黄海、渤海。其中青岛,包括烟台,胶东半岛,伸到海里很长一段距离,且离韩国、朝鲜和我国辽宁省都很近。这个优势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更是一个绝对优势。

第四,山东还有一个非常发达、非常强大的经济腹地——江苏、天津、河北、安徽、河南以及辽宁。山东与这些省市比邻,不仅国土或近海相连,而且市场和资源互通。

第五,山东的交通优势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既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又有航空,还有河海航运。这也是山东得天独厚的一个优势。

山东拥有的这五大优势,具有明显的绝对特征,也就是说,山东的优势有绝对性,属于绝对优势。如果说比较优势的发挥,主要靠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与领先才能作用,那么,绝对优势的发挥,本身就是其他不具备此类优势的地方和部门或企业难于超越的。

如果再看一下山东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山东经济发展长期排在全国前列,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都占有很大份额。不仅如此,山东的人才也不像东北——东北是“雁南飞”,山东的“雁”往南飞的不多,各省往山东飞的却不少。所以,山东还有人才聚集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创新等比较优势。

山东一定要更大发展、更好发展、更高质量发展。怎么发展?

从人才角度讲,人才的培养、发现、发掘与使用,既是市场竞争、刺激和筛选的结果,是政府放松管制、甚至野蛮生长的结果,也是政府主动认识、主动培养、主动发现、主动发掘、主动引导和主动大胆开发使用的结果。

山东在人才的培养、创业者的培养、新经济业态的培养、数字经济增长点的培养等方面,要多从山东现有人才中发掘,从现有企业中发掘。要从现有人口中、现有民族和民众中、现有大中小学中、现有教学科研队伍特别是大专院校教师中、现有大学学生和现有大学毕业生中、特别是现有的已经崭露头角的新一代社会精英中发掘。

上述一系列发掘,归根到底,主要是资源优势的发掘。通过发扬和发挥山东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在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深化创新拓进中,实现山东经济社会的新的更大发展与腾飞。

如果让我就山东经济发展提些建议的话,我想,如下五条可能是需要山东人认真考虑、努力做好的:

第一,山东的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要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发展方略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发展路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要鼓励思想解放,鼓励用思想解放带动创新,鼓励大家依法谋求更大发展。为此,要鼓励和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生产力标准为根据、以市场要求为基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为基本方向,去探索思想解放、实践思想解放、放开思想解放。

第二,山东的体制改革要再深化一点。据我观察,山东部分国有企业,“老大”思想还比较严重;山东部分民营企业,政府依赖倾向也相当明显;在调查中我也曾发现,山东有些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不仅发生过过度征税、征过头税问题,也存在干预民营企业行为过多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山东要做一些研究和探讨,要藏税、藏富于企业,至少不能征过头税,要让企业有发展的后劲;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决心使各级政府从对企业管得过多过细、伸手过多等毛病中摆脱出来,使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中解放出来。做到这些后,政府部门剩余的人手,可鼓励他们在一定年限内带薪下海,创办高水平、高质量民营企业。

第三,山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实施要再灵活一点。中央已经明确的,要大胆做,要探索性、创造性地做;中央还未明确、但法律没有禁止的,要放手做;已经做了且能够较为充分调动积极性创造性的,要依法敞开鼓励继续大做、特做,不要缩手缩脚。当然,这里的“做”,要尊重实践,尊重市场,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劳动规律,尊重人的本性要求,尊重企业发展,尊重科学管理规律。坚持这样做,在做的过程中增加的灵活性就不会失误,就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过去人们常说“弯道超车”谋发展,其实,“弯道超车”是违法的。我们这里说的“再灵活一点”,讲的是依规(律)、合法地“灵活”;或者说“超车”,也是要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把好方向、选准时机、能超便超的“及时有效超车”。就是说,要考虑如何通过灵活适度地放松管制,来推动和实现“超车”。

第四,山东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产业集群构造,也要主动设计、主动规划、主动安排。所谓增长极,就是一些支柱性的、高附加值的、领头的和头部较为集中的产业、产品和企业。浙江经济持续快速高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块状经济和集群构造。在这方面,山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要进一步总结提高。还有一个是数字经济及其带动能力与发展问题。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水不如浙江,但对数字经济要做分析。要看到,平台是数字经济,在平台上做营销也是数字经济,党中央、国务院更鼓励的是,怎样把互联网与企业制造结合起来、与物流结合起来,叫互联网+、物联网+,这是更本质的数字经济。山东要在这样的数字经济大发展上下大功夫、真功夫。

所有这些——增长极建设、产业集群构造、数字经济带动能力发展,都要通过市场自主选择和政府积极引导有机结合来实现。山东要在这方面再下大功夫。下大功夫的方向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方面,山东的创新和招数要再多一点。而创新和招数再多一点的办法,就是放手并大力鼓励企业和个人去大胆地想、广泛地看、勇敢地试、积极地做。

第五,企业与大专院校紧密结合开展技术创新的政策,要再放宽一点。这里边包括:校企结合进行技术创新的渠道和形式要多样化,技术创新收益的分享要更多地向个人倾斜、或者说向个人倾斜的力度要再大一点,不要怕把更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给技术创新贡献大的个人。实际上,贡献大的个人得的多,如果院校与企业合作创新的成功率和增长点多,结果仍然是院校和企业等合作单位得到的更多,国家得到的必然也多,社会得到的也同样更多。这样坚持下来,中国现在4亿中产阶层就会变成五亿、六亿,山东一亿多人口里边很可能会因此涌现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技术创新者、发明者和先进制造业开发者。这才是最好的局面和最好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利民、利企、利校、也利国的。所以,在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山东的政策要再放宽一点、方法也要再灵活一点。

有了这几条,再将其与上面那几条优势结合起来,山东经济再腾飞,甚至重新超过江苏,超过广东,成为中国第一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因为,山东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刘迎秋: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政协经社理事会专家组成员;文章为作者口述,发表时已经本人审阅;本报记者刘玉海整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