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提高对ESG相关风险的关注度。”穆迪董事总经理及中国区主管施浩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前瞻2060: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论坛中对ESG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施浩在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清晰地反映出公共卫生危机等社会问题是如何对宏观经济和信用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同时他认为社会和治理等因素可以影响危机发生时社会的抵御核心能力,我们必须提高对ESG相关风险的关注度。
新冠肺炎疫情已清晰地反映出公共卫生危机等社会问题,是如何对宏观经济和信用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表明了社会和治理等因素,可以影响危机发生时社会的抵御核心能力。
施浩表示,如果坐视重大的ESG风险不采取行动,这将会对信用风险产生持久的影响。我们必须通过疫情,提高对相关的ESG风险的关注度。
施浩认为,其中有三个方面尤其需要关注。第一是评估对于较大影响的全球风险的防范应对机制。第二是注重医疗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第三是企业的战略转向考虑多个利益相关方的方向。
“这些重点的变化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评估,有哪些企业受到影响最大,也需要采取更加系统化的方法来区分各个机构受到的影响。”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这次疫情危机暴露了一些公共卫生系统的问题,加剧了现有社会不平等,促使政府采取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弱势群体。最近的经验也提高了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这可能会成为此事一行的一个长期的遗产之一。特别是在解决卫生系统的薄弱环节,和经济不平等问题的政策方面,可能因为危机而加速实施这些政策。”施浩说。
ESG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趋势,并且这个趋势在持续加快,这样的趋势也在促使着投资策略发生深远的变化。
施浩指出,在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估计,目前全球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基金,可能会增加到89万亿美元。目前的ESG投资产品的渗透率还相对比较低,但未来的增长潜力会非常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传统的资产管理行业所管理的资产将成为ESG的潜在市场,由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签署方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经接近89万亿美元,但是由于签署机构属于实施ESG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预计的ESG产品的前端市场规模,未来会占到资产管理行业的一半以上。” 施浩说。
【内容来自经济观察报主办的“前瞻2060:可持续发展在中国”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