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10年,仅仅过去10年 ——纪念东日本大地震

近藤大介2021-03-11 13:39

(图注:在311大地震中存活下来的“奇迹松”,被视为日本的象征。来源:IC Photo)

近藤大介/文

十年前,我在位于北京的日系文化公司工作。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我正在前门大街附近的一家法国餐馆和一位法国外交官共进午餐。突然,这位外交官接到了一通电话。挂断电话,他满脸歉意地对我说“日本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地震,日本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不复存在了……”

在那一刻,我惊讶地一句话都说不出话来,心里想着:“不可能吧?”脑海里浮现出了住在东京近郊、年事已高的母亲的脸庞。我立即拿起手机,试着给母亲打了一个国际长途电话。然而,电话无法接通。于是,我又给住在母亲家附近的妹妹打了电话,依然接不通。第三通电话,我打给了北京分公司的同事,她告诉我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海啸吞噬了大片陆地。我们和东京的总公司也联系不上了……”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方向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地震的矩震级Mw达到9.0级,为日本历史上观测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

我连忙赶回了办公室,和同事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的临时报道。映入眼帘的画面堪比好莱坞的灾难片,高达40米的巨浪扑向了日本位于太平洋一侧的东北部沿海地区,惊涛骇浪顷刻间吞噬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和村庄。死亡及失踪人员多达18428人,更有47万人流离失所。

当晚,一位《经济观察报》的编辑电话联系我说:“能不能请您写一写,作为一名日本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又试着给远在日本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这一次,电话终于接通了。父亲说:“我经历过惨烈的战争,地震和战争不同。虽然都有受害者,但不幸之幸是地震没有加害者……”放下电话,我提笔写道:“此刻,我的国家正遭受地震和海啸的摧残,我的心情无比沉痛。但是我父亲说,地震和战争不一样……”

地震发生一周之后,《经济观察报》再次向我发出撰稿邀约,请我写写福岛核电站。当时,舆论热议的中心话题已经从地震、海啸转向了福岛核泄漏事故。在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冲击之下,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5号机组,全部失去了外部电力供应,核反应堆无法冷却,从而导致1号、2号和3号机组出现堆芯熔毁。接连造成了氢气爆炸、核反应堆安全壳破损、管道连接处水蒸气逸出、冷却水泄露等一系列事故,核辐射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海洋以及地下水。

受核泄漏事故的影响,福岛核电站周边20公里以内的10万余名居民被迫紧急避险。福岛核电站周边250公里以内(含首都东京)的近5000万居民,都遭遇了严重的生命威胁。而且,包括中国的日本周边国家及其领海都受到了影响。很多媒体报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地震发生后,中国派出了近百人的记者团前往日本进行实地报道。有三个电视频道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播放日本地震相关的新闻。其中,有很多充满了“暖意”的画面,比如“面对天灾,日本民众仍旧在便利店门前有序地排起了一百米的长队”,“将学校的体育馆改为临时避险所,受灾群众在这里过着秩序井然的避险生活”……

后来,日本总算逃过了“灭国”之灾,我也在《经济观察报》开辟了每两周一期的专栏。当时,我写的文章大多和这场地震有关。时至今日,文章的内容已经扩大到了与日本相关的各个方面。

时光如梭,311大地震的悲剧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近段时间,日本各大电视媒体、报纸、网络、社交媒体不约而同地展开了“311大地震十周年专题报道”。整个日本随之兴起了一股回忆的热潮,大家日常交谈的话题一定会包括“十年前发生地震的时候,你正在做什么?”

十年来,日本政府增设了“复兴厅”和“复兴大臣”,全力开展311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总体预算高达3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

复兴厅在灾区启动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在靠近太平洋的国土一侧,沿海岸线修筑特别高的防潮堤坝。从远处看,这个长长的堤坝俨然就是现代版的万里长城。当然,在修筑堤坝的过程中,一些当地的民众曾表示过不满,原因是“堤坝挡住了绝佳的海景”。只不过,这些人都因为对地震引发的海啸心有余悸,最终选择了让步。

其次是“搬迁”工程,也就是把沿海的住户搬迁到内陆的山谷地带居住。这项工程涉及搬迁地区的选址调查、征求居民意见、获取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向政府申请许可,以及启动建筑工事等繁杂的事务。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半数以上的灾区居民并没有搬迁到山谷地带,而是选择离开了故土。而且,灾区居民多为老年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执意留下,因为他们“死也不离开故土半步”。所以,政府在山谷地带新建的住宅区,最终落得了一个“入住率极低”的尴尬结局。

十年后的今天,福岛核电站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十年前,福岛核电站停止运行,并且计划对其中的核反应堆也进行废炉处理。然而,废炉处理的工期长达40年之久。也就是说,到今时今日,这项工作还将延续30年。

与此同时,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问题也十分严峻。311大地震发生之后第二年,日本东芝公司研发了“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对于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出现的63种放射性元素,该设备可以去除其中的62种(仅有“氚”元素,暂时无法去除),功效可谓强大至极。所以,东京电力公司决定,将经过ALPS设备处理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这项决定也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理由是“即便无法清除氚,但处理过的核废水依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然而,福岛县的居民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我的一名记者朋友刚刚从福岛回来,他透露当地居民的看法:

“当初修建核电站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保证是‘无论发生多大的地震,福岛核电站都绝对安全’。后来,残酷的现实给了我们一记重重的耳光。十年前,政府又指挥我们去‘安全’的西北北地区避难。结果,核电站泄漏到空气里的放射性物质全都随风飘到了西北北。避难期间,政府不停地安抚我们说:‘只需要短暂地忍耐一段时间就好了’。结果,十年过去了,还有很多人漂泊他乡。(福冈县政府官网显示,截至今年1月13日,离开福岛县的避难的居民人数多达28959人)所以,在我们心里,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没有信誉可言。”

在福岛核电站以北约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叫“请户”的渔港。去年2月,日本政府终于解除了对请户渔港的禁令,允许其继续售卖鱼类产品。因此,请户渔港的鱼类拍卖活动也得以恢复。由于该渔港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绝佳之处,当下时节,正是鳕鱼、比目鱼和鮟鱇鱼等的拍卖活动最热闹的时期。虽然所捕的鱼产品都会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测,但捕鱼量也仅恢复到灾前的两成左右。

另一方面,核泄漏事故造成福岛大量农产品滞销。受核污染的影响,福岛当地的农产品都被贴上了“危险”的标签。政府举办了很多宣传活动,试图证明产自福岛的蔬菜和鱼的安全性,从而重塑福岛农产品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比方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公开表示:“今后,我家每天都用产自福岛的食材做饭菜”;日本国会餐厅也使用福岛食材;东京的大型超市都增设了“福岛特产专柜”等等。尽管如此,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仍然把“福岛”和“危险”划上了等号。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

最后,我想讲一个小故事。我认识一位知名纪实作家,名叫奥野修司。从2011年开始,他坚持去灾区采访,并在2017年把采访记录集结成书出版,书名是《留在我身边吧,哪怕只是你的灵魂》。出人意料的是,这竟是一本关于幽灵的书。在庆祝书籍出版的聚餐上,他这样说道:

“我去灾区采访了好几百位灾民。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看到了在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亲人的灵魂。比如,看到3岁就夭折的儿子出现在房间里,一边玩玩具一边笑;夜里看见去世的丈夫站在自己床边;收到离世的兄长给自己发来了信息等等。

更匪夷所思的是,很多灾区的出租车司机,都说自己在地震后搭载过幽灵。比如说,有人在路边招手搭车,上车后说要去某某地方。到达目的地之后,司机惊奇地发现,坐在后排的‘乘客’消失不见了。司机按照‘乘客’上车时说的门牌号,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且描述了‘乘客’的衣着打扮。没想到对方告诉这位司机,他们就是‘乘客’的家人,而这位‘乘客’已经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司机所描述的衣着,正是他遇难当天所穿的衣服……”

奥野先生说,自己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告知世人告慰亡灵,即“镇魂”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说给日本带来空前灾难的311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但也可以说“仅仅”过去了十年。包括福岛县的日本东北地区,至今仍然伤痕累累。对死者的“镇魂”也远远没有结束。

今年2月13日,日本东北地区(福岛东部海域)又发生了7.1级地震。日本政府宣布:在未来的30年内,将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南海海槽大地震”。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真可谓前路荆棘满布,命运坎坷多舛……

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