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伟道来 | 通往安克雷奇之路

王义伟2021-03-15 13:18

王义伟/文 2020年12月11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标志着全球最大的一笔军费被确认。国防授权法案是美国国会必须每年制定、通过的最重要的法案之一,法案也同时附带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不出意料的是,2021年的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最大规模的政策措施,指向了中国。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法案中涉及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条款近40项,涵盖军事、技术、学术、经贸等各个领域,“反映中国所构成的全面挑战”。

根据这个法案,美国军队获取的军费是7405亿美元。

整整3个月之后,2021年3月11日,中国的全国人大批准了包括人民解放军军费在内的中央预算,中国的军费换算成美元约为2090亿。这笔军费,虽然和美军相距甚远,但也排名全球第二。至于台湾的国军,2021年的一般性防卫支出,是149亿美元。

一个是7405亿美元,一个是2090亿美元,一个是149亿美元。与这三组数字相对应的,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军舰艇,以自由航行的名义,频繁穿行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美军侦察机常年贴着中国沿海作侦查飞行,最近处距离中国海岸线仅有73公里;解放军这边,舰机的长航训练和绕岛巡航有常态化趋势;面对解放军的实战化密集训练,不断紧急出航、紧急起飞应对的国军也已疲惫不堪。

到了2021年1月6日,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卷铺盖走人的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烧了最后两把火。这一天,台湾和美国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了一场“政治军事对话”。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将派遣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访问台湾。

这个消息一出,蔡英文当局大喜过望,迅速制定并公布了接待克拉夫特的计划。

大陆这边,除了外交部、国防部和国台办的严正声明,细心的台湾媒体发现,往昔几乎天天打卡的解放军战机,突然不来了,海峡西岸静悄悄。著名台湾时事评论员唐湘龙当时就预测说,坏了,解放军一反常态没有动静,太不寻常了,要出大事。

波谲云诡之际,1月10日,大陆的环球时报通过发表社评的方式,透露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环球时报警告说,克拉夫特访台之日,就是解放军战机飞临台湾上空之时。

两天之后,1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声明,表示为确保美国新旧政府顺利交接,取消包括卡拉夫特访台在内的所有官员的出访计划。

又过了两个月,3月10日,台湾媒体传出一个重磅消息。原来,环球时报当时的警告并非虚张声势,因为克拉夫特访台,台海差点开战。台湾媒体曝光的消息称,蓬佩奥宣布克拉夫特访台的消息后,大陆与美国进行了激烈交涉,严正告知美方无法容忍克拉芙特访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解放军战机将尾随克拉夫特的专机进入台湾上空宣示主权,若遇到(台湾或者美国)军机阻拦,将不排除开火。

关键时刻,美国人退缩了,台海两岸与一场很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擦肩而过。

特朗普政府任内挑起的所有中美之间的争端,都没有克拉夫特访台事件这么惊险。这批政客的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了。

所以,在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在半夜凌晨宣布对蓬佩奥、卡拉夫特在内的28名美国政客实施制裁,这28人和他们的家属被禁止入境中国,与他们相关的企业、机构不能与中国做生意、打交道。

有媒体分析说,蓬佩奥卸任后本来可以找到一个年薪上千万美元的工作,由于中国的制裁,现在的蓬佩奥只能在一家研究机构谋了一个职位,年薪不足10万美元。在特朗普政府中,蓬佩奥是反华反得最起劲的一个,中国媒体甚至给他戴上了一个“人类公敌”的头衔。如果他卸任后的收入真的比预期少很多的话,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江湖谚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1月20日,拜登就任。中美关系掀开新的一页。

然后,中美关系中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这一幕,可以被称作是电话悬念。

由于疫情的缘故,拜登不能出访,只好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各国领导人沟通。在内政问题千头万绪的背景下,这样的电话沟通时间不会太长,基本属于礼仪性质,类似于中国社交场合中的“兄弟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当然,这样的通话也会触及敏感内容,比如拜登和日本首相菅义伟通话,就再一次确认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的范围。这样的表态让中国很不高兴。

拜登打了一圈电话后,首先是媒体沉不住气,着急了。因为拜登和这些国家领导人通话时,谈论最多的就是中国,可拜登偏偏不跟中国领导人通话。为什么?媒体问白宫,白宫故作高深。问中国外交部,也没有答案。

直到2月11日,答案揭晓。这一天,拜登给习近平主席打电话了。然后,媒体才发现,拜登的安排太巧妙了。

因为2月11日是中国的农历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日子。

这是一通有温度的电话,拜登向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拜年了。

这也是一通重要的电话,因为双方的通话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前所未有。事后中美双方各自发表的新闻公告都很短,应该有很多内容没有公布。

有一点是双方都确认的,中美两国,分歧很深,合作空间也很大。

在笔者看来,拜登政府执政以后,为了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处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各自在两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中国方面,反复呼吁求同存异,反复强调、警告核心利益不可触碰;美国方面是做足了舆论,拉足了伙伴。

先看中国。中国的做法是以静制动、红线分明。中国没有很多的动作,也没有更多的舆论铺垫,但是,中国的态度明确,希望与美国合作,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当然,中国划定的红线非常显眼。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等等都是中国内政,是核心利益,不能碰,碰就翻脸。

再看美国,2月4日,拜登发表第一场外交政策演讲,将中国视为“最强势的竞争者”,同时表示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时候,可以和北京合作。3月3日,拜登发布“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引”,称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将其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发出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

在联络伙伴方面,拜登与英国、欧盟反复协调对华立场,在日前举行的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中国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就在这几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将要连续访问日本、韩国、印度。

在美方做足上述充分的准备后,大戏开场。3月18日,在亚洲转了一大圈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马不停蹄飞往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同时前往。在那里,他们将与中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这是拜登政府执政之后,中美最高级别外事、安全官员的第一个照面。从2020年12月1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军事预算,到2021年3月18日两国高级别领导会面,正好100天。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中美贸易逆势增长69.6%,中国的顺差十分可观,达到了3344.1亿元人民币。同一个时间内,美军、解放军、国军在台海地区依旧频繁互动、互相较劲。

中美贸易是红红火火,台海隐患是擦枪走火。全世界的媒体都高度关注这一次中美会晤,拜登政府却在尽量淡化、调低会晤的氛围和预期。

这就是中美关系奇特而又敏感的现状。

笔者查询了一下,3月18日这一天,与温暖的北京和华盛顿相比,安克雷奇却是寒气袭人,最高气温零下8度,最低零下17度。等到中美会晤结束的19日,气温又陡然升高了,最高零下1度,最低零下8度。

这样的温度变化,暗含着什么隐喻吗?

笔者很是好奇,在飞往安克雷奇的漫长旅途中,中美两国的高级别领导在想什么呢?这一次见面和交流,将把中美关系带向何方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