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宏观经济论坛•博鳌峰会 | 刘国恩:医卫市场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庞丽静2021-04-21 09:48

庞丽静/文  4月20日下午,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和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共同举办的“2021宏观经济论坛•博鳌峰会”在博鳌乐城举行。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恩就后疫情时代健康中国与经济增长趋势发表主题演讲,引发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

刘国恩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带来全球经济负增长3-5%。中国是大的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去年经济增长是2.3%。尽管如此,比起近40年来实现的经济高增长,中国经济下降的幅度也前所未有,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是6.1%,今年期望出现大幅回升。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与传统经济危机的机制非常不同。传统危机主要根源是来自于市场需求侧的疲软,人们对经济缺乏信心,产品和服务就很难销售,进而影响到供给侧的企业生产和工资就业,反过来再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需求。一轮一轮的恶性循环,是传统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形式和机制路径。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传统危机相比,并不相同。除了来自需求侧的缩减,还有供给侧本身的自我下行。不仅消费者降低了对常规商品的需求,供给侧因为要加入抗疫的行动,不得不进行自我约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实施停工、停产,可谓供需双侧同时进行“雪上加霜”的下行发力。

这提醒人们,在继续抗疫中要关注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才能够更长期、可持续的抗疫与发展经济。

刘国恩进一步分析了疫情对于市场产品与服务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表现在对市场上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Chetty对美国市场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数据分析发现,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行比较,两次危机对于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服务市场的影响分布非常不同。

面对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模式”在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是需求侧。总需求要进一步加强,满足人们和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效率问题。过去若干年,中国的总需求中投资部分一直在持续上升,相对而言,最终消费占比并未显著提高。因此,中国经济具有更大的空间,通过消费的提升和转型升级,从而更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之一是个人收入。就当下的情况看,中国经济提升个人收入的潜力还有不小优势。近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只有人均GDP的44%左右,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来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从而更好提升居民的最终消费水平。

从消费结构看,根据过去5年的国家统计数据,中国家庭消费包括烟酒食品、居住、教育保健、穿衣、生活用品等八大项目,其中只有两项持续增长:一个是居住,一个是医疗保健。尽管只有五年数据,但其短期趋势与发达国家的长期趋势高度一致。

刘国恩表示,欧美国家在过去50多年来,医疗卫生市场增速一致高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也不无道理,随着人们的收入增长,由于每天消费的边际效用必然下降,人类提高总效用的唯一方法是延长寿命天数。因此,人类财富不断加大对医疗技术和相关产品服务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明智之举。把宏观和微观数据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医疗卫生市场必然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和最可持续的源泉。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管理学硕士。进入媒体前,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擅长公司新闻的深度报道,曾有过中石油、海尔、海信、青啤等众多知名企业独家新闻的深度追踪报道。
微信号:lijing93535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