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好的生育政策,公众应有充分的话语权

社论2021-06-04 23:14

经济观察报 社论 三孩政策正式落地。这是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20天之后。应该说这并非巧合。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尽管与全面放开生育的预期仍有距离,三孩政策仍是中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重点在于,从全面二孩到放开三孩,此次确定的政策涵盖了婚嫁、养育和教育,包括治理婚嫁陋习、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等。

凡此种种,都是影响生育意愿的“痛点”。因而这些政策调整可以看做对养育政策的全面反思。政治局会议同时提出,完善生育休假与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生育保障网。其受惠者应该包括从一孩到二孩再到三孩的所有家庭。

相关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不过我们相信,公众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些政策事关所有准备做父母和将来会做父母的人,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决策部门应该倾听他们的表达和利益诉求。这是一个公开讨论和充分互动的过程;若不能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和参与,政策效力很可能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这些政策应该形成互相衔接的有机组合,而非一个或者若干部门的单兵突进。生育政策的复杂性,就在于其牵涉社会经济各个层面,涵盖劳动人事、社保、财税、教育和住房等各个部门。更何况,目前中国跨省流动人口接近1.25亿,省内流动人口超过2.5亿,如果不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相关政策惠及人群也会受限。从供给角度看,还应该考虑如何吸引社会资本积极进入相关行业,补公办事业之不足——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跟不上变化和需求,都可能使得这张生育保障网出现漏洞。

或许因为生育政策敏感而复杂,过往一些部门对公众参与并不热心。实际上,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如今的放开三孩,原本就经历了长期的讨论和博弈。客观地看,这些讨论加速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三孩配套政策更该吸收过往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回应公众诉求和关切,补足从生到育各个环节的短板,织好保障网,消减生育焦虑。

在整个三孩政策出台前后,不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体现了对公共事务的关切。不过一些政策也遭到公众吐槽。比如曾有专家建议征收生育基金,也有企业界人士提议,“可以待一个人完成最基本的生育责任,譬如生育两个孩子后,才可以有权使用避孕产品”等等。我们欢迎基于理性的建设性意见,但是不能不说,一些建议已经走到了严肃的婚育政策的反面,其基本特点是,不把生育看作一项基本的权利,而更多地视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工具,并以此为基础设定惩罚和奖励机制。

我们认为,任何好的生育政策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基本权利、进而给予每个家庭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这也是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出发点。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