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广州新冠实验室,华大“后疫情”继续加码,但竞对都开始“减仓”琢磨其他事了

孙文青2021-06-08 19:32

经观大健康 孙文青/文 6月5日,华大基因又一个“火眼实验室”落地广州番禺,这是它在去年疫情爆发之后推出的一个极其标准化的检测平台,基本在24小时之内就能搭建完毕。根据华大基因描述,因为广州突发疫情原因,此次落地的火眼实验室只用了10个小时,每日最高可检测150万人份的核酸样本。

这样的实验室华大基因去年在全球铺设了超过80个,一般建立在如体育馆的室内场景,占地200平米到12000平米。“未来将依托这些解决方案(指‘火眼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华大基因管理层在今年4月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

这家公司是去年“疫情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从业务构成上归属在“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中的IVD业务(体外检测业务,新冠核酸检测属于其中)是2018年才划分出来的业务,在2018年和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4.7亿元和5.7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近20%。但是在2020年,该业务实现了10倍增长,一跃成为核心业务,营收比重直接攀升到66%。

而且,随着像“火眼实验室”这种部署简单,完全标准化的多个解决方案的出现,华大基因不同层级的新冠检测产品已经覆盖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是IVD公司中覆盖数量最多的。“火眼实验室”分布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它还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通量更大的联合实验室。

不过,资本市场对华大基因的认知并没那么乐观。仅去年年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上涨了1.73%,随后接连下跌。截至6月7日收盘,其市值保持在近一年的平均水平——532亿元,已经较巅峰缩水近一半。

主要原因比较简单,也是最近IVD行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疫情红利”快要消散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水平越来越高,核酸检测试剂销量已经在大幅下降,行业共识为新冠检测订单并不会在峰值持续太久。

过去一年挣到钱的IVD公司多从今年开始“买买买”,或收购上下游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市占率;或干脆通过并购和上线新产品,跨界到其他领域,以防备红利消失。比如,去年营收增幅高达1203%的圣湘生物,明显在一季度后将主力放在它的呼吸道病原体六联检检测试剂盒推广上。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在疫情有些“隐身”,但在今年也没有下注核酸检测,而是猛攻目前IVD行业中市场增幅最快的化学发光赛道。

横向对比几大头部公司,华大基因算是在核酸检测上投入最多的。今年2月,华大基因20亿元定增落地,从资金用途来看,近7亿元将投入检测试剂生产及基因检测服务项目。“本次非公开发行将增加公司基因诊断试剂及DNA合成生产车间面积,扩大基因诊断试剂及DNA合成的产能,进一步提升各系列出生缺陷防控检测试剂、肿瘤防控检测试剂、DNA合成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华大基因对外如此表述资金用途,不过并没有进一步说明7亿元如何拆解到两个不同的业务上。

在今年4月的业绩交流会上,有投资者对疫情过后公司业绩可能出现下滑感到担忧,华大基因财务总监陈轶青认为后续增长仍可来自于三方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检测、海外需求以及探索实验室从新冠检测业务转向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等常规业务。

经观大健康记者就未来业务优先级和规划等具体问题询问了华大基因公关部负责人,得到的回复为仍然聚焦于过往的主营业务,“公司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研发,多年来坚持在分子检测上游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生育健康、肿瘤防控、传感染疾病防控等应用领域持续高比例投入。”

华大基因的回复相对笼统,并无法得知它对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未来规划。不过目前它依然是对这块业务最“热衷”的公司之一,它仍在不断研发新冠病毒突变株检测产品,已获得了三项欧盟CE认证,这几乎是覆盖病毒突变株检测最多的国内公司。

这也是华大基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它过往的主营业务——生育健康(主要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正陷入发展低谷。2019年,该业务首次迎来负增长。近三年,业务营收基本维持在11亿元左右,占总营收比重由2016年的54%萎缩到2021年的11%。

基于新生人口数逐渐走低的情况,行业一度有声音解读为这块市场的天花板已现。且竞争对手越来越近,行业普遍引用的一个数据是,华大基因占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35%,贝瑞基因已经接近32%。博奥生物、安诺优达等此前在该业务上有缺失的公司,2020年也基本全部补齐。

行业面临价格战。2020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累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量比2019年多出100万例,但在年度营收上仅仅超过2000万元。现阶段,一、二线存量市场格局基本已定。唯一的市场增量在下沉市场,不过面临更大的利润空间压缩。

在“后疫情时代”,华大基因如何把疫情期间积累的渠道、订单和用户资源进一步转化成公司的核心能力,继而带动生育健康、肿瘤防治等业务的业绩攀升,避免掉入“收入陷阱”,是个马上就要面临的挑战。华大基因目前部署的新动作并不多,也并未对外透露更多相关计划与进度。经观大健康会持续关注这家公司的后续动作,是否可以守住胜势,真正实现国际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