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恒大支付宝入局,充电桩烧钱模式开启?

刘晓林2021-06-25 15:49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林 实习生王子阳 一个半月的时间里,6家充电桩运营商获得融资,其中2家融资额达到3亿元人民币以上——资本涌入的热度证实着,充电桩领域正在迎来又一次的投资潮。

不过,与此前的几轮融资不同,各路资本之所以近期密集涌入充电桩赛道,不仅仅缘于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以及充电桩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从技术层面来看,更大程度上是看好“新型充电桩系统”带来的新机遇。

据悉,“新型充电桩系统”是指“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调节电网+充电桩”一体式的光储充新型电力基础设施,是新型的智能化站点。随着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长,以及车主们对电动车充电体验的更高要求,市场对新型电力基础设施的需求迫切性不断加强。“新型电力基础设施,有助于解决充电桩数量不足的短板,可以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拉动电动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将使“油充一体化”加油站的经济效益明显加强,这将带来市场需求的爆发。

另外,资本大量涌入也使得充电桩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升温,部分运营商甚至萌发了打“价格战”的心思。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表示,对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部门需要进行监管和调控,让竞争产生良性循环,促进充电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足两月六笔融资

自5月以来,充电桩行业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特殊青睐。5月17日,充电桩服务商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155亿元人民币。

6月11日,国内最大的社区及目的地充电服务商依威能源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不少于3.5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香港电讯领投,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有限公司及发展基金、华盛设立的基金等跟投。

6月20日,特锐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特来电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普洛斯、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本次增发股份的价格为14.6元人民币/股,投后估值约为136亿元人民币,增资金额合计约3亿元人民币。

6月21日,云快充宣布完成B1轮融资,投资方为宁德时代、合力资本和财信金控旗下财信产业基金。云快充成立于2016年11月,是中国最早推出第三方充电SaaS服务平台的科技互联网型公司。

上述获得融资的企业,均为国内头部充电桩运营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运营商共有十家,其中特来电以21.9万台位列第一、星星充电以19.3万台位列第三、云快充以6.7万台位列第四,依威能源以2.7万台位列第六。

除了4家头部企业,还有另外2家规模较小的充电桩企业也在近期获得融资,但金额较少。5月25日,超级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昇科能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5月29日,中电智谷获得慢牛基金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充电桩行业受到资本青睐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作为国家“新基建”重点投入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7万台,车桩比为3.1:1。

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设置的2020年车桩比目标为“1:1”。可见,目前国内充电桩数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赛迪顾问预测认为,未来30年,中国充电桩总数将达到6480万台,市场规模超万亿元人民币。

押注新型充电设施

需要注意的是,充电设施数量存在较大缺口是一个长期性的矛盾,在过去数年时间里一直存在。因此,这一因素无法充分解释为何充电桩会在近期受到资本市场的特殊青睐。

在祁海珅看来,新型充电桩系统正给充电桩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这也是资本市场近期特别青睐充电桩行业的原因之一,“早前建设的充电桩功能简单、充电速度也偏慢,眼下,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续航里程的增加,市场需要功能升级、快速充电的新型充电桩系统快速配套建设”。

那么,什么是新型充电桩系统?“新型充电桩作为新能源电车与电力系统的关键连接站点,要在充电快速化、便捷化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网联化,实现电力交易数字化、V2G反向送电功能(即车辆到电网)、金融交易功能的新型智能化的站点,具有电力数据链接和实时在线交易功能的新商业模式场景。”祁海珅说。

面对市场对功能升级、快速充电的新型充电桩系统的需求,不少充电桩运营商已计划借助融资加强相关研发工作。据了解,云快充B1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物联网SaaS技术研发与储能技术的开发;昇科能源pre-A轮融资将用于快速推进产品研发和商业落地,而昇科能源在产品层面一直聚焦V4级超充,V4级超充的充电桩采用模块化可扩展的高压大功率架构,灵活提供360kW-480kW的充电功率。

与企业端高涨的研发热情相呼应,监管部门在政策层面也不断释放出对新型充电桩系统的支持信号。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加强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包含推动V2G协同创新与试点示范;鼓励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加强充换电技术创新与标准支撑”。

近日又有消息称,中国充电联盟正在编制《对大功率(快速)充电调研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的报告》,完成后将呈报有关政府部门。华为、特来电等公司参与了调研工作,并对该报告提出了建议。

恶性低价竞争隐现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行业内部的态势也出现了新变化。“国内公共充电行业在各路资本持续投入和加持下,竞争进入白热化,常规的运营手段和促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经营需求,经营者只能挖空心思,不走寻常路,搞出促销和竞争新花样。”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有的铤而走险,甚至突破法律红线;有的则利用优势地位,大搞垄断。“1分钱充电、0服务费”等各种花样别出的营销噱头由此陆续出现。

以陕西为例,根据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的官方通报,6月4日,该协会充电设施分会为解决陕西充电市场价格大战的乱象,召集陕西境内几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议期间,在陕的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小桔充电(滴滴出行)、星络充电通(恒大)、快电、新电途(支付宝)、云快充等五家平台均表示支持协会工作、停止价格战、维护行业良好的经营秩序。

对于充电桩行业而言,恶性价格竞争的负面影响巨大。王赤坤表示,与友商拼价格、拼投资,此类行为,造成了行业整体成本的上升。在激烈厮杀过程中,公共充电行业会被推向衰退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投入产出比降低,毛利也在下降。而很多公共充电企业一旦走上下坡路,会出现经营收入、经营利润和二级市场市值三降的局面,后面也很难走出困境,更别说走向盈利。”王赤坤称。

王赤坤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据了解,包括部分头部企业在内,目前大量充电桩运营商都尚未摆脱亏损。例如,特来电虽然占据国内充电桩市场40%左右的份额,但也面临着盈利问题。公告显示,特来电2020年营业收入为1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3%,净利润为亏损7770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亏损1.11亿元人民币。

不过,安光勇表示,合理、适度的竞争有利于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即便亏损,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进入到充电桩行业,这说明该行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盈利前景是好的。总体来说,竞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淘汰掉质量低下、服务差、灵活性差的不合格的企业,最终会为行业带来良性的循环。”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