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暴雨:从预警到防范

高歌2021-07-24 09:52

(图片来源:东方IC)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歌 郑淯心 田进 2021年7月20日,一个原本稀松平常的周二。早上八点半,张淼准时到达工作单位,他供职于郑州一家燃气公司,是一名销售经理,平时会开着公司的车在郑州市区兜兜转转,带客户看现场,以便双方确认燃气管网的位置、状态、是否适宜跟工商业客户的设施接线相连。

一天之前,张淼收到过两条这样的短信:“7月19日,19时59分,一则来自郑州市气象台的短信提示:2021年19日18时分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市)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局部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7月19日,21时59分,预警信号由黄转红:目前,郑州市局部降水量已达50毫米一行,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计降水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50毫米,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张淼看在眼里,心里没有将这串数字与从7月18日就开始断断续续落的雨区别对待。他没有多想,揣了把伞在包里,匆匆出门。

河南省水利厅在“水利要闻”中,自7月19日12时起就已经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7月20日上午九点,郑大一附院负责临床试验的高华来到医院2号楼上班,他26岁了,是河南本地人。出门前,他和张淼一样,也看到了天气预报,但他对预报里的表述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并不知道,严格说来,他并不清楚预报信息里那些红色和分级预警符号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自己采取什么防范措施,也没有接到过相关通知说可以不上班。“毕竟是北方大平原,从来没想过会下这么大的雨。上班时只知道要下大雨,所以带了雨具。”

那天早上7:50左右,家住郑州郭家咀附近的王楠,像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送完孩子我又走到地铁口,连鞋都没有湿,路上也没有积水。”

一路上王楠看到,早高峰的郑州街头跟往常并没有任何区别——尽管暴雨红色预警的信号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市民的手机上,尽管当地相关部门仍在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并作出研判,但这些预警信息没有转化成可以改变局势的具体指令。

据王楠所知,当天早上没有单位通知过不上班,没有人特别关注这次暴雨,也几乎没有人当回事,因为郑州没有下过多大的雨。“我们也不知道红色预警这些,当天晚上才后知后觉的,而且上周郑州特别热一直说下雨就没有下,我们反而觉得下点雨凉快。”

王楠事后才发现,7月20日14:50,她的手机收到了预警,但她当时并没有注意到。“不仅我没有注意,我家人和单位同事也没有人当回事,身边同事也没有说早点下班,领导说可以先回家接孩子,外面雨挺大的。”

这场在很多郑州市民看来“跟平常一样下一会儿就散的过雨”,在河南省水利厅发布的通知中被描述为:“7月17日以来,我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据气象预报,7月19日至22日,我省仍将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局部降雨量可达200毫米至300毫米。目前全省已经有13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部分山区河道已发生山洪灾害。随着降雨的持续,我省部分河道可能超过警戒水位,一些山区河道可能出现严重的山洪灾害”。

情况急转直下。从7月20日16时起,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应急响应;一个小时后,由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最终在7月21日02时30分起被提升为I级应急响应。

一、“请注意防范”

他们对这天到来的一场极端大雨,几乎全都懵然不觉。

由于提前一天已经跟几位客户约好,7月20日早上张淼和同事开着车转了几个现场。当时他“感觉还好,积水还不是太深”。下午1:30,在郑州正弘城附近,张淼驱车离开地下车库时,感觉雨势有些不太对劲儿。“路上的车都不带动的,公司的车底盘比较低,同事下车看过之后认为车开不过去。”

张淼决定将车停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乘坐郑州地铁2号线回到公司。但由于当时雨势过大,2号线东风路站已经停运。事后张淼翻看手机发现,曾于12:49收到短信:“郑州气象台09时08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市)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对于这一切,在郑州地铁工作的肖沐曦早有预想,他所工作的站是两条地铁线路交汇的换乘车站,客流量大,该站同时还分管周边的几个自然站。7月20日,肖沐曦所在的班组恰逢白班:早8点到晚8点,整整12小时都需要在岗。肖沐曦是一名行车值班员,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和统筹,他所在的部门相当于车站的“大脑”,是一个小的指挥中心。

早上6点肖沐曦起床收拾停当,准备上班,在上班途中,职业习惯使然,肖沐曦注意到,多处十字路口或者一些特殊路段已经发生了些许积水情况。他觉得“今年汛期的雨情有点特殊”,于是做好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但这也仅是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

7点30分肖沐曦到岗,按照惯例,夜班同事8点准时下班,不过在7月20日那天有所耽延,在帮助白班同事分散汛期的压力:乘客借伞、张贴通知等之后,当日10点,夜班同事才得以回家。

肖沐曦回忆,“因为一早收到了暴雨红色预警,加上换乘车站客流量一向较大,无论是乘客引导还是车辆运行的安全监控,工作人员精神一贯高度集中,上午的情况较为明朗。”下午情势不容乐观,路面积水导致地铁个别出入口雨水倒灌,飞顶(可以理解为防雨罩)开始多处漏雨。防淹挡板和防滑垫的铺设并没能缓解越来越大的雨势对地铁站的影响。肖沐曦开始接受到来自OCC(运行控制中心,oper-ationcontrolcenter)的一条条调令:某北边车站开始发生雨水倒灌现象,调整列车终点站,实行小交路运行。

在郑大一附院高华的印象中,当天下午3点左右,因为暴雨,整个郑州的天空都阴了下来,阴得“就像晚上一样”,路面也开始积水。但很快,他就又投入到工作去了。

此时,遭遇地铁个别站点停运张淼决定改乘路上交通工具。但他显然过于乐观了,公交并没有正常运行。当天下午三点,张淼和同事蹚水行至关虎屯附近,积水深度已至80~90厘米。

张淼体重150斤左右,同行的同事还要更壮实一些,途经水流湍急的窄口,即便他们互相搀扶,张淼还是险些滑倒,呛了好几口水。在关虎屯站,他们乘坐地铁2号线回到公司。

张淼是幸运的,如果他们再慢一点,很可能会成为滞留在2号线某站的乘客一员。

二、“太可怕了”

雨势加大。列车运载的里程在不断缩小,肖沐曦计算过,第一个调令到第二个调令之间,仅仅相隔十余分钟;最终收到停运命令、车站清客,彼时距离第一个调令也不过只有两三个小时。而当时车站的平均积水深度为1米左右。“所幸车站地势比较高,没有发生雨水倒灌。”

地铁终于开始停运。站外积水情况更不明朗,肖沐曦所在的地铁换乘站成为乘客滞留的“孤岛”,被清运的乘客连同尚未来得及乘车的乘客连同站内的工作人员一共大几百人,开启了超过48小时的守望相助。

7月20日晚19:22,一条短信被推送至郑州市民的手机中:“我市正在经历局部特大暴雨过程,请市民无事尽量减少外出,注意做好自我安全预防。(郑州市防汛办)”但此时,很多郑州市民正在外出上班了一天后要回家的路上。

张淼准备涉水回家,他看到附近一所小学门口,很多家长着急忙慌地去接孩子,1993年出生的他还没有成家立业,但也能想象到家长的焦虑感,“成年人身体看着很结实,或者说脑子很聪明,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其实不堪一击。小孩子就更没有招架能力了,八九十公分的水深,在那样的水速下,被冲走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他还剩下十分钟的路程就到家了,但这段十分钟的路,他在7月20日的晚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经过工人路和汝河路交汇处时,水流很大,张淼和同事被冲倒两次,“要不是抓住了电线杆,不知道会被撞到哪里去。”“太可怕了”。

被冲倒的一瞬间,张淼本能的恐惧感一下子泛了上来,“也许真的就再也见不到亲人了,扶在墙边喘气的感觉真好。”就是那一瞬间,让他“之前想不通的事情都能想通了,看着身边的朋友,感觉有他们真好。”

这时的郑州城很多地方已乱作一团。

在郑大一附院——这个据称是全亚洲最大医院内,高华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当天下午六点,他该下班了,却发现医院外面的积水已经高到不能通过。楼下停有两辆车,当时水已经淹到大概车窗下沿。医院里一栋正在施工的楼那里,挖掘机已经被淹得只剩个头了。高华意识到可能回不了家了,他决定赶紧去医院的食堂和超市买吃的。

当时食堂还是开门的,他进去一看,“天呐!根本挤不进去,超级多人。”正常情况下,郑大一附院每天有1万多人。他的同事去超市买东西,排队排了一个多小时,晚上8点多才回到办公楼层,但只买到了一点零食和一点牛奶。同一楼层的医生护士也都回不去,就一起分享着吃了点东西。

同事买零食之前,同楼层的护士接到了通知:快要停水了,大家多存一点水备用。这时,医院已经开始相继停电。晚上7点左右,高华所在的2号楼停电了,这是郑大一附院断电的最后一栋楼。

2号楼停电的那一刻,高华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网络也断了,信息发不出去,电话打不出去,也接收不到任何信息。

外面雨一直在下,“下得超级大”。

这时,高华从医院楼上看见,旁边的一座高架桥底下的车基本全部被淹了,其余的车也都不敢下高架,全部堵在高架上。积水最厉害的那阵,消防车冲下高架后又被迫退出来,根本过不去。7月20日20:30左右,张淼终于回到小区楼下,但小区已经停水停电。

他爬了32楼,终于到家。他翻看手机发现,20时32分时,一条@千万郑州人的信息被接受:“暴雨虽然很大,但坚强乐观的郑州人民不怨天尤人,万众一心积极抗汛。我们坚信,这场意识罕见的大雨过后,城市回更干净,草木回更加翠绿旺盛!千万郑州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突如其来、超过历史峰值的暴雨灾害!”

十分钟后,20时46分,再次通过短信,张淼才知道,“郑州一小时降雨量已破历史极值,面对此罕见汛情,郑州市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I级。紧急提醒市民:大家尽量别出门,待在安全的地方,注意周边环境,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护。如遇到特殊情况,请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请提醒转发给身边的人,暴雨天,愿每个人都平安!”

三、不一致的红色预警

7月20日晚八点。往常这个时间,肖沐曦已然完成交接工作,回家休整。但当天的这个时间,“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工作年限尚短的肖沐曦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他只能和40名同事一起,尽量镇定,努力将危险性降到最低。

在滞留地铁站的几百名乘客中,有孕妇、高血压患者,也有失温的情况出现,站点广播紧急在乘客中找到两名医护工作者,戮力同心之下,直至最终疏散,上百名乘客中没有出现一例伤亡。肖沐曦所在的地铁站点没有停水停电,他和同事们不间断地提供热水,拿出闲置的工服给有需要的乘客保暖。肖沐曦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位医护工作者身上揣着四五千元现金,他拿出来想让工作人员给大家采购一些方便面、巧克力。只是那时候谁也出不了站。肖沐曦所在的班组工作人员每隔一刻钟会到地铁口勘查雨情,直至7月21日早5点59分,在站长多方沟通,慎重决定下,滞留乘客有序撤离至地铁站旁别的小区。肖沐曦很感谢乘客的配合。

但另一趟地铁上的乘客就没那么幸运了。

郑州地铁5号线当晚的遭遇,肖沐曦是后来才知道的。7月22日,官方通报称,“7月20日,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车在沙口路站~海滩寺站区间内迫停,500余名乘客被困。在地铁员工、应急救援队、公安干警、解放军指战员、义务救援队及热心乘客的共同努力下,共解救乘客500余名,12名乘客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5名乘客送院观察,生命体征稳定。”

郑州地铁5号线是郑州地铁线路网中的一条环形地铁线路,途经中原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二七区等路段,截至2019年5月,郑州地铁5号线全长40.7千米,共设3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

肖沐曦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地铁工作人员,不管是行车安全、消防安全、防汛安全还是人员安全,地铁公司都有一整套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并且每年都会模拟实战演练,把所有的方案过一遍,每一位岗位上的员工都非常熟练地知悉该如何应对。他相信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都是想方设法应对一切突发情况,但周遭发生的一切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根据郑州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所做的数据梳理和统计:郑州7月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7月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7月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的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三天内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如若不是事后降水量进行了上述直观的换算,非专业人士对于这些数字很难做出精准的判断,普通人在没有接到明确的指令的情况下,也很难直接“停课、停业、停工”。

在7月16日,河南省气象局发布的一则名为《省局进一步安排部署全省气象部门防汛气象服务工作发布时间》的新闻中,明确提到,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要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加强会商分析研判,精准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切实落实重大气象灾害叫应制度,强化部门联防联动,全力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和服务工作,为各地各部门防灾减灾决策部署争取时间。同时也要强化气象科普宣传。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认真组织专家做好重要天气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和答疑解惑;继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更早前的7月12日,当地曾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省应急管理厅紧急提醒您做好安全防范》信息,其中防汛指令清晰明确:“河南省气象台7月11日23时10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未来3小时内,濮阳地区和新乡地区北部及安阳东部地区降水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局部150毫米以上并伴有1小时60到8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雷电、局地8到10级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停止户外活动。遭遇暴雨红色预警天气,要停止户外活动,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在室外的人员应立即寻找安全建筑躲避,等待降雨停止。”

而在7天后,同样是暴雨红色预警,但类似7月12日那则预警信息中的清晰提示,没有再出现。

四、恢复的和难以恢复的

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07年中国气象局公布第16号令),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意味着,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红色预警相应的防御指南为: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很多人讨论:为什么在红色预警之下,郑州没有做出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的指令?为什么在红色预警之下,郑州地铁没有及时停运?

肖沐曦并没有试图为自己的工作“辩护”。他说,从客观情况看,这场暴雨的确是极为罕见的极端天气,而主观上,灾情瞬息万变,即便每一步的决定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等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作为营运单位,不是“说停就停”,需要上报给主管交通部门,交互之间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的,也许前一道指令下来,雨势已然更加恶劣。即便在最后撤离之际,地铁工作人员在切断电源之前,也需要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然后才能上报OCC。

他难掩惋惜:“5号线的车型相对于其他线路的车型而言,所能装载的人员更多,当我看到那些视频时,真想猫在一个什么地方释放一下情绪,真的没想到这个行业在洪涝灾害中会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肖沐曦同时也反问自己:“如果我是5号线发生事故站的工作人员,我会不会垮掉?会不会对我的业务产生怀疑?有没有全力以赴帮助他们?”但他不得不很快将情绪抽离出来,因为还有滞留的乘客和站外未知的情况需要去应对。

肖沐曦所在的站年轻人居多,其中女孩子的比例也很高,他说“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女性的力量,这些女孩子在滞留的48小时中,冷静应对,临危不惧,展现出了原本就具有的非凡的实力。”

7月22日中午,在完成了超过48小时的工作后,肖沐曦骑着一辆共享单车,踉踉跄跄花了两个小时到家,泡在水中的车链条发涩,瘦高的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这么重。肖沐曦觉得自己“一夜成长”了。

7月21日,大雨开始北移。当天中午11时37分,郑州气象台通过短信继续发布暴雨红色信号:“郑州市区及中牟、新郑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当天晚间19时27分,郑州市气象台再次发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巩义、荥阳、新密、新郑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这一次,在发出红色预警信号的同时,郑州市气象台同时发布了防御指南,其中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等。几乎同时,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微博也发布应急提醒: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

7月21日20时至22日15时,河南省新乡市北中部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昨天的郑州就是今天卫辉,小城市缺人力缺物资。”7月22日清晨相关的求助信息开始陆续发出。

当天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中要求,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足防范异常天气可能导致灾害的各项准备,该避险的避险、该撤离的撤离,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7月21日上午,郑大一附院门诊部发布的一则手写通知称,“因汛情原因,医院今日暂停门诊,开诊时间另行通知。如需要请自行前往郑东院区及惠济院区就诊。”

从21日到22日,高华一直都没有到郑大一附院上班,“医院网不好,我们也办法办公。对于啥时候上班,医院暂时没有最新通知,只是说原地待命。”他的家里目前已经通水通电,超市也在恢复。但外卖仍基本不能点,外卖软件显示绝大多数店家都处于休息状态,只有极个别店开业。

7月23日下午16时32分,当地官方媒体发布题为《郑州全力加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文章,在这篇总计1198字的文章的倒数第二段里,有65个字写到:“截至7月23日12时,据初步统计,紧急转移安置39598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209.7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暴雨引发的洪涝和次生灾害已导致51人遇难。”

随着暴雨的暂时离去,郑州,这个经历了慌乱和灾难的城市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积水逐渐褪去,淤泥开始被清理,水电重新开通。

但有些东西却再也难以复原如常。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能源、工业相关话题,线索请联系:gaoge@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