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伟道来 | 撤离阿富汗晚了10年,美国把一手好牌打烂

王义伟2021-08-17 10:34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8月15日,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接管权力,阿富汗一夕变天。

这个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在中国引发各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热火朝天的议论。话题的焦点渐渐集中在了两方面:第一,今日阿富汗就是明日的台湾,提醒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美国主子靠不住了,收敛着点;第二,美国大溃败,是烂摊子制造者和甩锅大王,令世人不齿。

关于阿富汗局势与台湾问题的关系,笔者在后续评论中会进行分析,今天讨论的重点,是美国在阿富汗何以沦落至此。

笔者认为,美国本来有一手好牌,却因为一个关键的决策失误,一手好牌打烂了。

这个决策失误就是,撤军晚了10年。

先谈一个概念,自卫反击战。

这个概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专利。有国家惹了中国,中国警告无效,解放军出手教训之。因为是自卫反击,所以出兵的规模不大,交战的时间不长,达到教训对方的目的之后,即撤回境内。1949年之后,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两次自卫反击战。一次是1962年对印度,时间一个月;一次是1979年对越南,时间也是一个月。

阿富汗战争,可以被称作是美国版的对阿自卫反击战。战争的起因,是2001年9月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恐怖袭击,造成美国平民重大伤亡。由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是基地组织的保护伞,盛怒之下的美国勒令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塔利班拒绝与美国对话,并先后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方案是美国提供证据,塔利班自己起诉、审判本·拉登,一个方案是把本·拉登交给中国处理。美国拒绝了塔利班的提议,9.11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那个时候的美国,民意沸腾、师出有名、士气如虹,加上强大的、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还有盟军的协助,所以战争一经启动,塔利班政权即溃不成军。美国秋风扫落叶,一举拿下阿富汗,并扶持起了一个亲美政权。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缉拿本·拉登的赏金也一路涨到5000万美元,终于,2011年5月1日,本·拉登被美军击毙,美国大仇得报。

在笔者看来,这个时候,是美国撤离阿富汗的最佳时机。

因为一方面,美国出兵阿富汗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本·拉登被击毙,美国民意一片赞扬声,美国的国家声誉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美国已经在阿富汗经营了10年,对这个国家有了充分的了解,加上有英国、前苏联的前车之鉴,美国应该知道,这个国家“帝国坟场”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再逗留下去就是泥足深陷,就是走下坡路了。至于那个亲美的阿富汗政府,10年时间,扶起来就扶起来了,扶不起来也没有办法。这个政府是个什么底色,是枭雄还是阿斗,美国人比谁都清楚。

功成名就、班师回朝,留下一个不好不烂的摊子让阿富汗人自己处理,很好了。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可惜的是,美国人没有走,在阿富汗又待了10年。

这后一个10年,于美国人而言,发生了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阿富汗内部,塔利班复活。虽经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联手反复绞杀,塔利班如同顽强的小强,始终活着、成长着、壮大着。第二个变化是世界局势,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牢牢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成分庭抗礼之势。

到了这个时候,美国即使有一千个理由,也不能继续在阿富汗继续驻军了,不但在阿富汗,在全球范围内,美国都必须进行一次战略大收缩。

如果10年前撤军,等待美国军人的是庆功宴上的美酒。10年之后,阿富汗成了美国难以下咽的苦酒。

一念之差,美国人就这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无独有偶,美国在伊拉克的存在也犯了和阿富汗一样的错误。在笔者看来,美国在伊拉克的驻军,早晚得撤走,而美军最佳的撤离时间,就是2003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抓获之际。原因和阿富汗是一样的,美国先后两次出兵伊拉克,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既然这个政权已经被推翻了,前领导人也被抓住了,及时抽身就可以了。

如果美军在2003年撤离伊拉克,算得上是功成身退,还会有部分伊拉克人感念美国抓住了萨达姆。现在的驻伊拉克美军,则成了伊拉克人心目中的老赖,形象一落千丈。伊拉克议会甚至通过决议,要将美军驱逐出境。

当年的美国军队,是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入伊拉克的,现在竟然成了被驱逐的对象。

这让美国情何以堪!

美军撤离阿富汗,激发并升高了伊拉克人早日将美军赶走的意愿。可以预料的是,驻伊拉克美军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不远了。

即使驻伊拉克美军今年走人,也比最佳撤离时间晚了18年。届时,撤离的场景,恐怕也是很尴尬的。

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