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值前十已无大陆企业:市值“塌方”释放了什么信号

陈白2021-09-24 14:55

陈白/文 全球市值前十已无中国大陆企业。

这是彭博汇编根据近期资本市场涨跌变化得出的数据。据《环球时报》转载报道,按照彭博汇编数据,随着中国监管部门的整顿行动继续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腾讯9月17日总市值约5560亿美元,略低于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排名第11位。前十位分别为苹果、微软、字母表、沙特阿美、亚马逊、脸书、特斯拉、伯克希尔哈撒韦、台积电和英伟达。

报道进一步指出,这是2017年以来中国大陆企业首次未能跻身全世界市值最高的10大企业行列。

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得更长一点,回顾近四十年来的全球市值排行榜会发现,中国企业进入这份榜单时间并不算太长。直到2010年前后,以中石油和工行、建行为代表的公司才带领中国公司队伍进入了全球公司市值的第一梯队。随后,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兴起,腾讯和阿里业务规模飞速增长的同时,市值也不断攀升。

我们在理解这份榜单的变化之前,可能更需要先厘清的是,市值究竟意味着什么。上市公司市值的变化,当然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往往会随着企业业绩的变化而浮动。但市值不仅仅受公司的影响,同时也受公司所在环境以及资本究竟如何理解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市值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外在的评价指标,体现的是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以及资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判断,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市值也在交易时间里不断浮动。

伴随着今年以来在互联网领域以金融服务、数据安全、反垄断等方面强监管政策的落地,短期出现市值的变化、资本的踩踏,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对于这样的变化,从公司层面来看并没有太多好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因素,其实取决于能否拥有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以及包容创新的稳定预期。

预期是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决策的基本要素,也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需要关注的核心变量。落到具体的数字经济监管层面,各个部门监管的节奏和强度如何把握,如何避免一刀切、避免运动式监管,也是预期管理的重要组成。其实,预期管理一直在被强调。从此前中央到各部委不断强调的预期管理,到9月22日的国常会上再次被强调的跨周期管理,稳定市场预期,都属于这一层面。

而对于公司来说,市值固然是重要的指标,但更为重要的影响市值的因子,依然还是到公司价值的创造。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当下占据市值排行榜前列的公司,比如谷歌的母公司字母表、苹果、英伟达等,它们看似分布在不同领域,但实际都有一个核心关键词:技术驱动。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和对研发创新的强调,不仅仅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地方向,同时还是决定产业话语权的关键,也是公司是否具备价值的关键。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量,多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模式创新见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下滑可能并非是低估,而是情理之中。毕竟,在监管的大幕落下之前,哪怕是BAT级别的互联网巨头,也已经出现了“没有梦想”、“流量见顶”的盛世危言。

当然,这并非否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追求;但在当下这一政治经济都充满多元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更加需要有“跨周期”的准备,而这种跨周期的底座,正是来自于对未来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掌握。

对于互联网公司们来说,市值的“塌方”再次释放了一个信号:属于过去十几年的快钱时代,帷幕正在徐徐落下。今天它们可能更需要再次理解任正非的话——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原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