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时间】银泰证券张可亮:从精选层到北交所,新三板成家立业

姜鑫2021-11-16 18:1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11月15日,随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与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阳大厦共同敲响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开市之钟,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进入北交所时间。

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通过媒体做出了这样的寄语:希望北交所能够不忘初心,继续与新三板市场保持血肉联系,与新三板一同建成一套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水利系统”,而非一个单独存在的“蓄水池”。这套“水利系统”,可以通过小额、快速、灵活的投融资机制,让大量在新三板挂牌或在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以较高效率和较低成本获得资金“活水”,让金融力量汇入我国实体经济的“汪洋大海”,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成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

张可亮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为这个市场发声了,吹尽黄沙始到金,以新三板“堂吉诃德”自称的张可亮感慨道,“新三板是我的理想国,北交所的设立对于三板人来说,是在2021年立冬前迎来了春天。”

在张可亮看来,精选层是新三板的“成人礼”,有了北交所之后,不仅意味着成人,更是与上交所、深交所一样,可以成家立业了。

张可亮结缘新三板已有8年之久。北交所开市前夕,在其北京办公室内,张可亮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专访,并讲述了自己8年的新三板坚持之路。

“第一次谈新三板是在2011年的时候”,在回忆与新三板的结缘时,张可亮表示。2011年是张可亮从事投行业务的第四个年头,在给营业部负责人做投行业务培训时,张可亮就认识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留有一张底牌,就是新三板。“彼时恰逢创业板推出两周年,尽管市场运行顺畅,但与创业板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定位相比,仅有200余家企业上市,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的创业板难言完全符合预期。”在张可亮看来,作为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本市场门槛偏高,门面窄,很难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

也正因为如此,在新三板市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容的2013年,张可亮便投身到新三板业务中来。一坚持就是八年。

在这八年里,张可亮见证了新三板市场的跌宕起伏,无论是2014年、2015年大量资金涌入后的繁荣,还是2017年、2018年因政策供给滞后导致的低迷,张可亮一路坚持,在见证股转系统每一次改革尝试的同时,张可亮都会发文阐述自己的见解。

就在2017年,张可亮出版了一本书《新三板改变中国》,以新三板建设为切入点,探寻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前路。这本书曾经出现在很多市场参与者的书桌上,当北交所传出设立消息,这本书又被多次提及。

然而,也就是在2017年至2018年间,新三板预期中的改革政策迟迟难以落地,市场流动性几乎降至冰点,很多市场中的参与者离开了新三板,特别是在进入2018年后,张可亮也一度陷入彷徨。他说在新三板的这几年,他无数次的反问自己,新三板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是否值得用所剩无几的青春年华为之奋斗,为之鼓与呼?可越是思考就陷的越深,思考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变成了建设新三板这座意义大厦的一砖一瓦,每一次怀疑都变成了一篇支持新三板建设的文章,而这些散落的砖瓦,如今早已在心中构成了一座坚固的大厦。

在张可亮看来,精选层的推出,是改变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的关键措施,新三板一级市场的融资需要在二级市场退出,在此之前新三板最缺的是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精选层就是通过公开发行和实施连续竞价交易,为新三板打造了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有了公开发行和竞价交易,加上投资者降低门槛,引入了更多的交易型投资者,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就起来了。

谈及北交所的设立,张可亮表示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市场有过传言和期待,但真的宣布设立北交所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意外。”张可亮回忆道,“9月2号不忙,点了烤串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就在这时,北交所的消息出来了,从此电话、微信一直响个不停,最后烤串也没吃成,聊到凌晨一两点才睡。”

自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宣布后,张可亮的工作随着北交所开市时间的临近愈发繁忙。“除了同行交流、企业咨询、媒体采访,还有很多机构、单位来邀请去做关于北交所的分享。”

对于北交所的成立,他有着怎样的思考?

【对话】

经济观察报:自新三板扩容以来,你一路伴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北交所的成立,对于三板人来说,可谓风雨之后见彩虹,回首来路,你怎么看?

张可亮:自从国家宣布设立北交所这一个月以来,感觉特别像2013年新三板扩容的时候,很多券商投行蜂拥而上,开始下场挖人,抢项目。但是从2013年到现在,三板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波折,大部分券商没有坚持住,把相关三板部门都砍掉了。

近些年也看到,三板圈子中坚持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的去了币圈,有的开始做海外上市。从中小企业的立场上来说,企业已经挂牌,规范后必须要登陆资本市场。而国内没有合适的平台,只能到境外找寻。

但现实是纳斯达克、港股的成本很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利用好新三板绝对是政治上正确,经济上也获益的事情,所以我还一直坚守新三板阵地,为它鼓与呼。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一直坚定地看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

张可亮:新三板与国家未来走向一致。党中央一直提不忘初心,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共同富裕。脱贫,共同富裕,是需要抓手、需要手段的,需要出台各类政治、经济措施来跟进,而不是仅仅喊口号。这其中最管用的经济手段就是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得以良性发展,让其从业者得到更高的收入,从而扩大到每个小家庭,以达到共同富裕。

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号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提到“我们是自己人”,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后续11月5号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解决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问题,并紧接着推行创业板改革和新三板的全面深化改革,加之今年推出的北交所,都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我从2007年开始一直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我们发现,3000万左右的利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瓶颈,大部分企业家的人脉资源、管理能力等等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再上台阶,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和资源。而要突破瓶颈,最好的渠道就是上市,北交所就恰好解决了这一点。多方面的良性融资方式能够从底层逻辑上推进中国经济的跃升。

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无法代表中国大量的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他们发展的好,但并不代表中小企业也有同样的发展。国家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只顾上市企业,更要助力其他众多未上市企业。打破上市公司的牌照化垄断,方式就是实行注册制,建立新三板,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分享直接股票融资的权力,但这需要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北交所的成立,对这个新的证券交易场所有怎样的期待?

张可亮:如果说精选层是新三板的“成人礼”,有了北交所之后,不仅意味着成人,更是与上交所、深交所一样,可以成家立业了。

虽然北交所脱胎自新三板,但北交所的设立解决了交易型投资者进入的问题,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打造了一个有效的二级市场,因此也可以促进新三板一级市场的融资,有了北交所,新三板市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生态。

北交所的成立,也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补足了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方面的不足。北交所还给所有的市场主体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国家支持、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意愿是强烈且坚定的,是毫不动摇的。可以说只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帮助,国家是有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此次,建立一个专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北交所,不光在实践层面对中小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对各方信心的提振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三板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北交所不是赛道,而是一个完整的赛场,接下来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都会一步步推进。我们的资本市场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都能够享受到好处,让资本市场变成一个金融基础设施。未来北交所可能也会有快速扩容的阶段,以每年200家或300家,甚至500家的速度增长。

新三板改革正式实施以来,上交所、深交所先后公布了自精选层转板沪深交易所的执行规则,标志着在新三板精选层中挂牌的中小企业可以转板上市,不过,沪深市场的企业并不能向精选层市场转板。

因此,下一步应该修订转板制度,既然是互联互通,一定是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三家之间都可以相互转板,如果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愿意选择到北交所,这个选择的权利应该给他们。

经济观察报:北交所开市后投资者该如何参与其中,有哪些风险需要把控?

张可亮:对于新三板市场,我一直认为还是有别于A股市场,所以投资逻辑也跟A股有所不同。首先,新三板市场是一个内部分层又自成体系的市场,不同的层次存在不同的投资逻辑。基础层就像一个杂货铺,创新层像一个百货商场,北交所开市后,成为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精品店,要买东西首先要明白这个市场的性质,然后再挑自己喜欢的商品。

个人投资者在参与北交所投资时一定要多做行业研究,做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然后挖掘行业内有潜力的企业,做价值投资。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建议A股追涨杀跌的散户不要参与、不要搏傻,因为北交所能带来更多的选择。普通投资者不要自己到二级市场来来回回倒腾投机,一是精力和时间有限,二是投资分析能力有限,天天追涨杀跌,很容易赔钱。

另外,因为北交所还有50万的投资门槛,如果没有这么多资金,或者承受不了股市的交易风险,还可以通过公募基金参与投资,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