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项目管理大变化:申报改入库 新政策下EOD怎么办

杜涛2022-04-12 23:0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4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要求推进适宜金融支持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谋划,建设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并明确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列为支持对象。

4月12日,中建政研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林凡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时表示:自2020年9月生态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以来,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已经开展了两期。《指南》的发布表明EOD模式探索已经基本成熟,项目的管理也摸索出了规范方法,试点工作可以结束了。

端倪

据陈林凡观察,这一转变早有征兆。去年4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指出要在中央项目库中补充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等重大项目,以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生态补偿、“无废城市”建设等试点项目的储备与支持。此后,各省生态环境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及时共享生态环保信贷项目信息及调度情况。

陈林凡称,此时,EOD模式的常态化初现轮廓。

随后,部分省份推出了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或环保金融项目库建设工作。今年1月7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改委以及国开行安徽分行、农发行安徽分行联合发文开展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要求各地市按照动态的原则进行申报,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不限时间不限数量。

当月2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发改委以及国开行山东分行联合发文开展第二批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要求各地市在2月28日之前上报,每个地市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2个。

“两省省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工作的推出,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国家级EOD模式试点申报在申报时间和申报项目数量上的限制,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两级试点申报的格局。” 陈林凡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31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印发《山东省环保金融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出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共同管理环保金融项目库,入库项目将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作为绿色融资主体贷款授信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重要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对入库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服务区域、对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支撑作用、环境效益、公益性等情况,入库项目将分为“优选项目”和“一般项目”,“优选项目”可享受更加优惠的信贷政策支持。

陈林凡认为,山东省《管理办法》虽未明确说明山东省的环保金融项目库是否就是生态环境部《指南》中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但无论如何,即使原本就是两个库,大概率还是会合并或转入。这也意味着,随着生态环境部《指南》的发布,EOD模式的试点申报制将转为常态入库制,而且部分省份也会推出省级入库办法,再次形成两级入库格局。

项目库的“模样”

实际上,生态环保类投资项目的“库”不止《指南》一个。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要求各地加大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该库与《指南》中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是有关系的。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的资金来源为中央生态环保转移支付(即通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主要针对公益性生态环保项目。

陈林凡分析,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是中央项目库的一部分。原本中央项目库并没有考虑类似EOD这样兼顾公益促进与产业开发的项目。但是出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考虑,去年4月生态部办公厅、国开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指出要在中央项目库中补充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指南》的发布表明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投入使用了。

陈林凡认为,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给EOD模式带来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管理标准化。“一是从线下转为线上。以往的EOD模式试点项目评审采用的都是电子或纸质文件审阅,文件不进专门系统。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要求线上申报、线上提交。系统可以留存各个环节关键信息,便于记录、查阅和追踪。”

“二是评估论证前置。文件提交前,需要经过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论证评估,再提交给金融机构。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来看,各省生态环境厅在评审项目前大概率会与省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商讨,结合金融机构意见对项目进行反复修改,相当于将金融机构意见前置,可大大提高项目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对EOD模式项目的入库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一是项目数量限制。按照“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二是项目总投资限制。地市级及以上政府作为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的EOD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50亿元;区县级政府作为申报和实施主体的项目,原则上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

三是子项目数量限制。《指南》要求项目边界清晰,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之间密切关联、充分融合,避免无关项目捆绑,组合实施的单体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

四是进一步明确了入库红线。如明确指出,除规范的PPP项目外,不涉及运营期间政府付费,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加强重大项目谋划,优化项目建设内容,力争在不依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实现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平衡。总体开看,相对试点申报制,《指南》在管理标准化、项目常态化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也保持了相当的谨慎。

要入库吗?

多位从事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人士现在的想法是,要不要入库?

这个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为了大家第一个疑问。原因在于,前两批,尤其是第一批36个试点项目的融资数据。陈林凡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年底,国开行对首批36个试点项目累计授信额度仅约519亿元,实际放贷额度仅约121亿元,实际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仅三个,即浙江湘湖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

“当然,也有农发行、中信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对其他项目进行了信贷支持,截至11月30日累计授信额度644元,货款186亿元。但是,这些所谓的其他项目多是原本就可以获得信贷支持的子项目,也就是说,项目获得信贷支持已经和项目是否采用EOD模式没多大关系了。” 陈林凡告诉记者。

而这些数据,也是陈林凡一直关注的生态环境部去年全国培训文件数据以及生态环境部公号文章数据。陈林凡认为,即使将所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额度合计,也才约300亿元,而36个试点项目总投资约2675.66亿元,按照项目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项目建设期三年计算,平均每年资金需求量约700亿元,差距甚大。“如果这样EOD模式项目入库的好处在哪里?更何况,有些EOD模式项目没有参与试点申报也获得了国开行信贷支持。”

类似当初的PPP项目库,陈林凡的建议是能入就入。在他看来,入库项目可以享受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优先审查审批、优先贷款投放、优先优惠利率、优先延长贷款期限等优惠信贷政策支持,而且大概率还将享受各级政府相关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支持,这对原本利润水平就不高的EOD模式项目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

陈林凡强调,不要小看贷款期限延长三五年、贷款利率降低0.1%、贷款宽限期延长一两年,对于一个总投入30亿元-50亿元的项目而言,上述任何一个优惠政策都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一大笔资金。更何况,入库项目都是经过省厅和银行审批,质量上应该会比原本走申报制的项目高出一截,获得信贷支持的概率也会更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财税与环保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