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指数报告》: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仍有较大潜力

万敏2022-05-12 22:5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5月11日,瞭望智库与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联合发布《2021“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防疫常态下的国内消费复苏实录》(下称《消费指数报告》)。

《消费指数报告》对GDP百强城市(2020年)中约100万居民的2021年信用卡消费数据进行随机抽样,设置了300多个数据标签进行分析后,得出了2021年居民消费健康度的具体表现并对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

从区域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仍有较大潜力。数据显示,2021年百城居民消费扩容指数前 20 强城市为天津、廊坊、滁州、阜阳、德州、湖州、茂名、遵义、驻马店、榆林、湛江、岳阳、九江、唐山、绵阳、周口、菏泽、沧州、商丘、淄博。与此同时,线下消费减少、线上消费增多的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疫情对消费规模带来了较大冲击,但也同时带来了消费场景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催生了一系列“新消费”产业链,丰富了一系列科技应用场景,从根本上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认为,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和经济发展还有很强的韧性。

《消费指数报告》课题组分析,一方面由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结构已相对成熟和稳定,消费扩容和升级的空间尚待进一步挖掘,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体系整体尚待成长和发展,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相较大城市可能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消费下沉趋势为三四线城市消费扩容提供了优渥的土壤。随着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以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形式逐渐成为主流,使得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有了消费升级的观念和途径。尤其是外卖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与互联网经济息息相关的从业者,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较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进行改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线城市的消费增长。

瞭望智库金融研究院院长聂欧认为,从《消费指数报告》追踪的历史数据来看,在疫情影响消退的初期,吃穿住行类的生活必备品消费表现会比较突出。在疫情影响恢复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活必备品消费会有所下降,而文旅方面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她认为,包括如健身等在内的文旅消费场景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可以有更多挖掘。

《消费指数报告》中的跨期消费指标通过统计居民消费额度使用、消费笔数分布情况,计算跨期消费分配集中度和离散度,据此分析该城市居民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的均衡程度。在此方面,2021年居民跨期消费健康度前20强中,70%为三四线城市,均匀分布在南方地区。

课题组分析,一方面,中小城市的疫情管控措施已步入常态化,城市生活氛围尤其是夜经济恢复、居民娱乐出游回温更为明显,使得消费额度和笔数在2021年出现抬升;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居民在线下可接触到的消费品牌、品类与大城市相比较为有限,因此其对电子商务等线上消费渠道的依赖度通常较高,在“618 购物节”“双11”“双 12”等电商平台优惠活动期间,网购行为可能更为频繁。这也说明,接下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应侧重于分析并综合利用不同渠道,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档次,改善消费结构。

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表现出与一线不同的消费习惯,极端消费情况较少。《消费指数报告》调查显示,一方面,目前我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主力为“80后”“90 后”年轻人,随着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人口回流趋势,青年回乡创业潮使得“小镇青年”在家乡就业的比例出现提升,收入也逐渐趋于稳定,对个人消费结构也渐趋均衡。另一方面,上述城市大部分分布于京津冀、珠三角城市圈内,既在当地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内,自身也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居民收入通常不高但相对稳定,对奢侈品等超额消费的热度有限。

展望今年,对前两个季度的居民消费表现,尹振涛认为,直观来看,一些大型的城市在比较严峻的疫情防控态势下,消费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线下的冲击大于网上的冲击。他预计,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消费表现落后于2021年同期,但这个落后不一定是总量的落后,而是增速的落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记者 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互联网、财富管理、理财相关领域。探索金融新闻新的写作方式。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m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