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一个新生的“老制度”

陈志文2022-05-25 12:19

陈志文/文 职教高考近期成了一个高频词,但又似乎没有人说得清楚它是什么。

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是去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这次会议对职业教育有很多全新的定位与提法,比如职业教育是一个类型教育,特别强调职业教育和其他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更系统化地提出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高职又包含专科、本科以及更高层次职业教育。同时,对于中职教育定位,第一次明确提出就业与升学并重,与之直接关联的就是“职教高考”这个概念。

职教高考,或者说类似的职教高考一直存在,并非新生事物,它就相当于目前高职的“单招”。

单招制度最早就是探索职业高校招生的一种特殊试验,即给与优秀的高等职业学校一定的招生计划,允许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组织招生考试。后来这一做法逐渐扩大,并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基本变成了职业高校招生的主要方式之一。

回过头看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落实最好的就是“分类招生考试”这一条,即对高职为主的高校实施的“单招”。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职业高校进行分类考试,单独录取。去年全国高职招生500多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通过“单招”录取的。

近年高考报名人数不断攀升,主要增长的生源就来自“中职”,来自“职教高考”。比如2021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25万人,但是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仅有79万人,也就是说,多达45万人参加都是“职教高考”(主要包括高职单招与高职的专升本两类)。

单招,一般由各省组织,招生考试模式与普通高考不同。考试上一般采用文化素质(语数外)+职业技能两个方面的测试,一些省份还有面试。在个别还保留了春季高考的省份,则主要由春季高考承担。

也许是顾忌“中职如果定位是升学,和普通高中又有什么区别”的质疑,相关部门也很少谈及中职的升学考试。这次高调地谈职业高考,显然是和职业教育定位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有关。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在今年2月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职教高考时表示:考试招生是牵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优化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关键。显然,相关部门对职教高考期望较高。

对职教高考今年重点工作,他谈了三点:

一是加强考试制度和标准建设;二是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结构比例和组织方式;三是扩大职业本科、职业专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招录学生比例,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陈子季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职教高考改善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让中考分流压力和“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显然,职教高考基本可以肯定是在目前高职单招的基础上“升级”来实现,而不是新创设一个招生考试方式。同时,相关部门更希望职业类高校通过专门的“职教高考”招生,而不是通过6月的普通高考,其潜在目的是希望多招中职学生,缓解中职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

职教高考目标能否顺利实施,可能还涉及比较复杂的问题。

第一是和现在高考的关系问题,即管理问题。职成司管职业教育,但并不管招生考试,这些想法的实现还需要平衡好与现存高考制度的关系。

第二则是各方积极性的问题,尤其是职业高校的积极性。对于职业高校,尤其是一批优秀的职业院校,可能希望保留通过普通高考吸引优秀生源的渠道。事实上,在很多地方,一些优秀的高职学校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普通本科学校,甚至达到“二本”分数线。

第三,对于普通高中毕业后希望分流到职业高校的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对于这群普高学生,需要保留其进入职业高校顺畅的通道。

在建设和完善职教高考的过程中,还需要吸取春季高考失败的经验。

当年出于减负等种种目的,过于理想地设计了春季高考制度。春季高考制度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希望只能考上专科的孩子,不必跟其他人一样“战斗”到7月,可以早一点“解放”。春季高考事实上基本就是专科高考。但大部分考生家庭,都不愿意放弃参加普通高考,博一把本科的机会,最后春季高考报考者寥寥。春季高考考生少、学校少、招生少,但是命题与考务组织,一个也少不了。于是春季高考在很多省市很快就取消了,保留下来的个别省市也基本都变成以高职“单招”为主了。

一直希望完全独立的职教高考,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尴尬?考虑到普职分流的争议与尴尬,这可能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