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构想”才能拥抱真实

韩明丽2022-05-25 14:53


我是一位带娃离婚又再婚的女性。我22岁结的婚,25岁离的婚,我们当时很相爱,但是因为不够成熟,相互之间磨合的能力不够而分开。过去的历史暂且不表。说说我的现在。我现在30岁,带着一个女儿,在我27岁的时候,家里人各种催促我再婚,觉得有人要我就不错了,但27岁的我,为人母和被婚姻磨砺了的我多了很多的思考,也更多了一些主心骨,不管别人怎么催促我,我有自己的节奏。二十九岁我想再婚,然后我就开始分析,还想走入婚姻,是因为我仍然相信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婚姻关系,爱的关系是存在的。而且我情感上不匮乏,物质上不缺乏,我爱自己,我也相信自己,所以我有能力去承担一份新的感情。我还做好了生二胎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这几年的职场锻炼也拓宽了我的认知,我相信在婚姻关系中,我具有了更高一层的磨合能力和修复能力。在再婚择偶方面,我有几个思路,我认为不能像很多人所说的,只要感觉对了就可以。实际上婚姻和谐取决于双方,两个心智成熟的人更容易把婚姻经营好。离异的这段时间也有人给我制造过风花雪月,鲜花红烛加美酒,朋友们也觉得我应该更注重感受,可我觉得这一次再婚的选择,一定要是理智与情感的相结合。我对自己是什么样有清晰的认知,我对于想找的另一半是什么样也有清晰的构想。他的人品、长相、性格、习惯、认知、收入、现有资产和固定资产,都应该是清晰的。很多人不认可我这种思路,可是我不这么想。很想讨论一下这些再婚的话题,以及我还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小心翼翼的彩虹


虽然经历波折,但是你对婚姻爱情不失希望,仍有梦想。你说上一段婚姻是因为“不够成熟,相互之间磨合的能力不够”,这是一个很好的洞见,这个方向的反思一定会让人不断成熟和成长。


第一段婚姻的结束让你多了很多思考,也多了几份审慎,所以你对另一半“构想”了很多,希望第二段婚姻是安全稳妥的。

不过有时候,对另一半的“构想”特别清晰,可能是对现实中不确定性的防御。还有一种可能,是对找对象的核心需求还没有明确。


你说的择偶条件让我想到刚看的电视剧,《婚姻的两种猜想》,男女主人公分别在一家餐厅相亲,当他们各自相亲失败后,两个人互相欣赏对方干脆利落的表白方式,互相交换了简历,简历交代了每个人的性格长相收入等等,甚至是不是有爱心也有明确证据支持,一个说我一年献两次血,一个说我签署了器官捐赠协议,还有财产证明和健康证明等等。


即便如此,他们婚后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财产证明无法保证婚后财产状况不会发生巨大的起伏,比如剧中的男主角事业失败,收入随之变化。我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夫妻两人都在企业事业单位上班,收入、工作时间,照顾家庭的时间都是很均衡的,但是后来一个人出去创业,整个家庭的合作模式就被打破,工作时间、收入都变得不固定,两个人的分工也要重新调整,还有很多在简历式相亲中,不能包含的,无数具体而微的生活场景和关系互动。


山本耀司说过,“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相处中的各种情境,就是能照见“自我”的“别的东西”。


构想越多,失望也会越多。理解接纳真实的人,才能构建真实的关系。


人是不断变化的,看起来稳定的婚姻不是没有差异、挑战和变化,是抱着对未来的信心,学习和锻炼灵活应对变化,从而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路面起伏颠簸,方向蜿蜒曲折,但是我们在自行车上还是能保持着平衡。类似的例子还有冲浪的选手,他们不期待风平浪静,而是期待能够很好的驾驭舢板在风浪中保持平衡。


两个人在一起就像两个集合,会有交集的部分,也有更多交集之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可以带来争吵,也能成为丰富生命经验,互补生活能力的奇妙机会。


如果对婚姻还有另一种猜想,也可以是较少去“构想”,常常去了解,经常去包容,去创造在一起的快乐。

韩明丽 文/摄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