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思考 预见“大学前、大合作、大未来”

王国平2022-06-20 11:00

(图中后排左一为王国平,右一为陶韦伽)


王国平/文

不久前,与河南明明教育创始人陶韦伽交流,一起探讨学前教育的深层问题,交流之后思考与整理,谓之“大学前、大合作、大未来”。

事实上,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当前政策和疫情之下,学前教育的生存点和发展点在何处?在信念和信心的坚守和建设中,我们将以怎样的大合作来迎接大未来?在责任和己任的道德配位中,我们能为业界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大学前“大”在哪里?

大学前,我是从陶韦伽陶总口中听到这个概念,猛一听还误以为说的是“大学之前”,后来懂了,是个新概念,指的是“幼儿园+托育”,是“小学之前”。

我对这个“大”,很感兴趣,并在交流中,从两个角度解读了“大学前”中的“大”:

第一,是教育长度增大。

倒退十年说托育,话题多是围绕没人帮助照护孩子,所以才托付给小区邻里的“小微型幼儿园”。显然,话里话外几乎说的都是“照护”,就如四五十年前的机关单位“托儿所”。

近几年不是这样了,从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呼吁,再到社会教育机构的热心介入,更有幼儿园教育的向下延伸,一时间,托育热了,教育体系延长了,原本“小学前的教育”变成了“幼儿园+托育”了。

第二,是教育比重增大。

很久以来,人们在谈说教育时,幼儿园教育始终很边缘,很“小儿科”,也就是说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缺少“比重”感。

但近年情况有变,不仅幼教(幼儿园教育)的热度高燃,就连原本照护儿童的托育也被热传递了。我曾说过,热度只是表面,内在的原因是大家对教育科学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还说过一个观点,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含金量极少,几乎属于纯考试教育,而有含金量的真教育在哪?只有幼儿园和托育,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因为没有考试这档子事,所以,可以很舒缓、很从容,可以按部就班的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及在生活、游戏和活动中,有目的发展各种素质。

这就是“大学前”的教育,内涵和营养都很丰富,能滋养人的一生,包括决定未来的高考。所以,对比中小学教育来讲,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堪称大教育。


大合作怎么合?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大合作概念的释义就是“和合”,就是“和谐”,是在竞争中的和谐。

竞争中的和谐就是拒绝双输模式,建构合作发展的业态行为,并以挑战昨天的自己为第一竞争对象。

于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便可以坐下来,在阳光心态下交流学习,并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发展。尤其是,当整个行业在国家大政方针下,在走向规范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不分公办民办的学前大教育体系,正在集结中。

说到这当感谢学前微主编,以孙敏为首的这个团队,这两年走进了许许多多幼儿园,从来不看牌牌是“姓公还是姓民”,因为,在他们的认识下,不论公办还是民办,都是人民办,也都是为人民办。

这就对了,他们所干的事就是打通公办民办的所谓壁垒,架起教育一家人的桥梁,以教育至上的态度做教育,看的只有合作,只有合作意义上的发展。

所以,大合作的概念应该属于和谐社会,应该属于天下教育一家人,应该定性第一竞争对象是昨天的自己,然后,业界和合。


大未来什么样?

我没法直接描绘幼教的大未来,但我们可以用科学发展观,预见未来:

未来,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只有质量好坏,特色优劣,不论谁办的;

未来,只想着办教育赚钱的幼教投资人,必出局;

未来,社会上依然健在的教育服务机构,出发点、落脚点、归宿点三点归一,都皈依教育,而不是企业;

未来,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其发展模式叫做“竞合模式”;

未来,教育局不谈公办民办,因教育本身应该天下为公,尽管民办幼儿园是民办但也是公益性组织(这是我们的期待);

未来,陶总说的“大未来”还要继续大,要把婴儿出生后的教育链接过来,要建构一套科学育儿的知识体系,要培养一批早期家庭育儿指导师;

未来,教育的发生没有断点,教育的环境没有边界。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我们一起来迎接属于预见和一定遇见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