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大跌逾14%,油价史诗级行情曲终人散?

邹永勤2022-06-20 20:4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油价的拐点到来了吗?

6月20日,能源品种走出股期双杀行情,而石油作为“能源之王”,表现尤为惨烈。股票方面,龙头品种中国海油(600938.SH)大跌8.31%,而中曼石油(603619.SH)等更是封死跌停板。期货方面,国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当天跌幅高达5.06%,而且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出现大幅增加态势;自6月15日摸高787.2元高位以来,至6月20日的692.9元,短短4个交易日大跌12%。

而背后,是国际原油期货率先走出了崩盘行情。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WTI原油期货自6月14日晚冲高123.68美元/桶受挫后,便逐级下跌,上周五最低一度跌至106.40美元/桶,短短4个交易日便录得14%的跌幅。而在6月20日的亚洲时段,WTI原油期货继续弱势运行,截至记者发稿时,微跌0.2%。

自2020年开始的原油史诗级涨升行情难道就此曲终人散了?这是周末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而随着国内市场周一股期双杀行情的出现,无疑加深了这种恐慌情绪。

“美联储加息周期刚刚启动,现在谈论油价见顶还为时尚早”,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QDII)基金经理叶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坚定回应。

他表示,国际油价在最近一周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尤其在上周五(6月17日)出现了超过5%的暴跌,这也导致了道琼斯美国石油指数的回调。从回调因素来看,媒体称OPEC开始研究下一步增产行动,加之俄罗斯释放恢复谈判的信号,供应面预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此外,美联储暴力加息以及美议员提议给石油企业加税进一步打压了市场信心,导致油价回调。

“但从基本面来看,供需基本面目前仍旧维持紧张格局”,叶帅指出,截至6月17日当周,全球全部油品库存持续下降且低于5年均值。需求方面,海外出行需求并未明显受到高成品油价抑制,欧美夏季出行高峰预计将增加约100万桶/天原油需求量。供应端由于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在未来6个月减少约200万桶/天供给,而OPEC即使在7/8月份执行增产64.8万桶/天,但由于其5月产量低于预期约60万桶/天,对冲后仍有200万桶/天供应缺口。而美国页岩油产量释放不足,当前仍保持1200万桶/天产量,相对疫情前减少100万桶/天。

叶帅认为,从政策端来看,美国5月CPI超预期上行导致美联储加快其加息步伐,对油价形成巨大压力,这也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上升,从而造成需求破坏。然而复盘历次加息周期,原油价格几乎每次都是加息后期才出现下跌,这是由于只有当油价见顶回落后,加息步伐才会停止。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刚刚启动,谈论油价见顶为时尚早。

“总体来看,原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供给增量不足。虽然目前市场担忧供应中断的情绪有所缓解,但实质上供给端恢复的概率偏低”,叶帅强调,美联储加息是当前压制油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历史来看,油价见顶回落一般发生在加息周期后期,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仍在初期,预计对油价造成波动,而并未导致其拐点出现。所以,供需偏紧预计使油价维持高位震荡,美联储加息造成的回调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入场机会。

诺安基金的研究团队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近期油价的下跌是在美联储加息、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以及有消息称拜登计划在7月中旬与沙特国王会晤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但我们认为当前原油基本面未发生实际改变,供给端受俄罗斯影响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中国疫情控制及对经济的刺激、北半球需求旺季的来临也将支撑原油需求,同时原油库存水平处于低位,在需求端未出现明显变化下预计全年原油均价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并不仅仅是参与其中的公募基金继续看多原油涨升行情,作为研究机构的券商团队亦坚定看好原油未来。

国金证券的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许隽逸在6月18日的研报中指出,虽然短期油价从交易端无法准确把握走势,但是中长期的供求基本面一直是油价运行的核心逻辑。

“我们要说明的是,今年以来原油库存持续处于去库存状态是推动原油价格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而非俄乌冲突或其他因素,当前原油去库存的基本面同年初以来并无实质变化”,许隽逸表示,根据高频数据监测,当前在欧美成品油价格突破历史高位情景下,海外出行需求并未受到抑制,且当前俄罗斯原油出口持续强劲,成品油出口下滑幅度也低于市场预期,俄乌冲突并未对俄罗斯原油供应产生影响,而当前美联储加息节奏如果不出现极端鹰派举措的话,难以对需求进行大幅打压,最终价格逐步回归原油供需紧张这一基本面为大概率事件。

许隽逸进一步强调,除非出现以下三种极端情况,或可结构性地改变供求基本面,但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已超过正常的逻辑推演范畴:一是美国以放弃未来能源安全为代价加大今年战略储备释放规模来增加供给,二是美联储以经济衰退为代价采取更加鹰派的加息来打压需求,三是疫情再度严重全面恶化或再次打压需求。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投公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