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伟道来 |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实质是什么

王义伟2022-08-25 11:29

王义伟/文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

根据这个法案,美国将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在未来几年,美国将提供约2000亿美元,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的研发,这笔资金将主要流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商务部和能源部等机构。

该法案同时规定,获得美国国家补贴的芯片企业不能在中国投资28纳米以下制程的生产线,限期10年。

对于这个法案,中国商务部于8月18日正式作出反应: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美方出台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其中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国际经贸规则,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很多媒体,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在对这个法案进行分析评述时,直接将《芯片与科学法案》简称为《芯片法案》,并且将分析和评述的焦点放在了芯片上,认为芯片法案标志着美国的没落,芯片法案无法阻止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等等。

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被芯片挡住了眼,没有看见芯片的后面,还有一个“科学”。

科学,才是这个法案的实质。

首先,仅从资金分配的比例上,这个法案给半导体(芯片)安排的资金只有527亿美元,其他前沿领域的科研经费却有2000亿美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次,中美之间在芯片领域如果存在竞争的话,芯片制造只是表象,背后的科研实力、科技发展潜力才是关键。

根据经合组织(OECD)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研发投入是6127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是3.1%,是首次突破3%。中国位居第二,研发投入为5148亿美元,占GDP的比重2.2%。

中国的研发投入在2015年之后超越欧盟成为全球第二,且不断攀升,拉近与美国的差距。这才是美国方面最为忌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才在这个法案中安排了这么大规模的资金,用以支持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

反观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现阶段的美国是最不应该担心中国的。

芯片产业链大致分为设计、制造、应用三个环节,美国在设计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全球占比达70%。在制造领域,美国虽然不是老大,也依然有着12%的份额,且其先进制程已有7纳米的量产能力,接下来也会顺利拿下5纳米甚至2纳米。而中国,虽然是半导体(芯片)的应用大国,但在制造方面,仅仅具备了28纳米的量产能力,至于设计领域,距离美国更远。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在芯片产业链,不仅能卡中国的脖子,也能卡全世界脖子。所以美国商务部一纸通知,世界各地的芯片厂商就乖乖地上交本属商业秘密的相关数据。美国政府祭出制裁令,就能给中国的科技龙头企业中兴和华为制造巨大的麻烦。

既然这样,既然美国在芯片产业链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出台这么一个法案,并把芯片单独列出来进行加强呢?

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随着现代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芯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革命之前,螺丝被誉为“工业之米”。可以预见的是,芯片极有可能继螺丝之后,成为另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业之米”。美国强化芯片能力,对于维护、巩固其全球第一的地位至关重要。

第二,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是最近几届美国政府孜孜以求的大事。用半逼迫、半诱惑的方式,迫使国际顶级的芯片厂商到美国投资设厂,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台湾和韩国是芯片制造的重镇,其中台湾占全球产量的22%,韩国占21%。从美国的角度,这两个地方,台湾面临中国统一的风险,韩国面临朝鲜的威胁,有必要弱化这两个地方的产能和产量,如能转移到美国最好。

当然,这只是拜登政府的一厢情愿,受制于人力、成本、资源、配套产业链、是否靠近市场等因素,台湾、韩国将芯片产能转移到美国,太难了。

至于中国,中国的芯片制造(包括芯片设计)正在发力追赶,成效也很明显。

当然,中国如果想在芯片领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任重而道远。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