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蔡杨:只有比传统疗法更优,数字疗法才有机会跑通商业闭环

未来健康2022-09-26 12:33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医疗产业生态。其中“数字疗法”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医疗方法或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公司和资本的关注,是过去几年的风口之一。

整个数字疗法行业正在经历从“idea”到产业化的飞速发展,但在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不少现实的挑战。本期《未来健康》聚焦数字疗法,邀请到医联集团产品总监、数字疗法方向负责人蔡杨与经观大健康主编张昊,共同解析数字疗法的昨天、今天、明天。

在蔡杨看来,这几年行业里对数字疗法核心的关注点在于“有效性”的提升。四五年前,数字疗法的产品非常简单,比如记录血压这种单点式服务就算是数字疗法了。2019年以后,数字疗法的内涵扩大到了疾病的综合性管理,例如糖尿病管理、乙肝患者管理等。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一批深入到疾病诊疗的产品,常见的有失眠治疗、自闭症治疗等等。

从产品的演进,折射出数字疗法内核的不断升级。早期单点式的服务发展到综合性的疾病管理,再深入到疾病诊疗中。这还影响到了渠道层面。前期一些产品在渠道设置会直接to C,随着产品的专业化,开始需要通过医生或者专业机构来链接患者。

在这个过程中,医联围绕数字疗法业务的思考也经历了几次转变。“总结下来有两个抉择点,一是要不要从疾病综合管理延展到做数字疗法,另一个关键思考是要不要以平台形式开放。”蔡杨说。

第一个抉择点发生在2021年,当时医联已经基于疾病的综合管理有了技术和业务上的积累。在蔡杨看来,延展到数字疗法是个令人兴奋的机会,这意味像医联这样的科技型公司能够真的深入到诊疗过程中了。

从自己做到以平台形式开放是医联面对的第二个抉择点。前一个阶段,医联在营养康复、肿瘤的不良反应等单病种上已经做了挺多。“但时间依然是无法跨越的问题。对医联来说,数字疗法是为了丰富我们互联网医院整体的线上诊疗能力。数字疗法和药、器械没什么不同,也没有哪家医院需要自研所有的产品。想通了本质问题后,我们就决定开放。”蔡杨说。

他表示,现在会把医联平台上的医生、患者以及一些诊疗场景开放出来,给到合作伙伴。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医联只做营养康复、肿瘤的不良反应等几个单病种,其他领域通过引入优质合作伙伴来赋能医联的数字疗法业务。

随着数字疗法的演进,商业化落地也成了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蔡杨表示,现在数字疗法商业化落地的路径还在摸索当中。目前支付方包括医保和自费两种。对于数字疗法厂商来说,医保路径是存在的,和现在的器械、药物一样入院。但数字疗法产品相关的政策、监管、执行都还在摸索中,这个路径下进展非常缓慢。

自费相对更有机会一些。数字疗法厂商加上互联网医院渠道触达患者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但基于他的经验,商业化成功的前提是数字疗法产品有明确的治疗价值。“我们作为开放平台大量去接触了市面上的产品,很多都是统计意义上的有效,落实到患者个体上治疗效果是不明确的。这样的效果患者显然无法为此买单。”蔡杨表示。

在他看来,只有当数字疗法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领先性才有商业化的机会。在疗效、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做到综合更优的情况下,数字疗法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渠道触及患者,跑通商业闭环。

对于医联来说,未来几年在数字疗法业务上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持续对疾病做深入的研究,这是所有业务的基础。通过研究搞清楚在什么病种,什么节点,可以通过数字疗法产品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开放是蔡杨提到的第二个关键点。他坦言,线上诊疗能力建设不是医联一家就能做成的,需要非常多的合作伙伴来丰富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能力。医联能做的就是持续把平台上的医生、患者以及诊疗场景开放给优秀的合作伙伴,拓宽大家的服务边界。

最后他认为将数字疗法融入到诊疗环节中是医联要持续做的事。只有真正的把产品融入到大量医患的诊疗场景中,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和诊疗体验,才有可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作者:余诗琪、张昊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未来健康】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