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普京主义”

刘军2022-11-17 22:22

刘军/文

“普京主义”(PUTINISM),是指国际研究中对于普京二十年来治理俄罗斯的政策、理念的总结,包括普京主义(Putinism)、普京经济学(Putinomics)等概念、术语。在俄乌冲突——这场所谓“普京一个人的战争”——瞬息万变而又胶着滞结的当下,我们结合国际研究的成果,对于“普京主义”做一个概览,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俄乌冲突及俄美、俄欧对抗的政治经济背景。

普京自2000年执政以来,已经二十余年。中国学者庞大鹏等研究者在《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2000—2020)》一著中,对于普京自2000年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外交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和评述。

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

《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2000-2020)》
庞大鹏 柳丰华 徐坡岭等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年6月

该著认为,普京执政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京上台之初,就提出了强国战略,并贯穿其执政过程始终。普京的强国战略旨在纠正叶利钦时期全盘西化的改革路线,致力于恢复强大的俄罗斯。普京突出强调所谓“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在俄罗斯历史、文化、精神上注重保持俄罗斯特色。

二十年来,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及外交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治国思想和治国策略,持续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取得了进展,强势重返中东,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得到加强,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有所进展。但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陷入长期对抗之中,进入了二十年以来的冰点期。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摆脱了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崩溃,实现了经济增长,经济总产出能力扩大,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和增长模式问题、过于依赖油气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问题等潜在的经济现代化问题,仍然有待于解决。

同时,该著述对于“普京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而富于“同情之理解”的介绍。该著认为,“普京主义”以俄罗斯的文化保守主义为底色,结合了俄罗斯联邦宪法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倾向,兼具俄罗斯的传统的国家主义、威权主义色彩,是适合俄罗斯国情、民情的治国方略。

“普京主义”的内涵与俄罗斯国家特征和历史上的治理路径一脉相承。俄罗斯的国家特征是对内集中管理、对外建立安全缓冲区,具有国家性和聚合性,对内集中管理,集中优化一切政治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国和强国,这是俄罗斯国家性的体现。对外建立安全缓冲区,以实现国家安全。普京提出的“欧亚战略”,体现了俄罗斯的聚合性特点。国家性和聚合性的结合,形成了普京治国理政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大国主义、强国思想、国家作用和主权民主为内核的俄罗斯保守主义成为观念共识;二是以动员型模式实现追赶型发展成为路径依赖。

该著作者认为,西方国家期望俄罗斯彻底放弃目前在独联体的利益范围要求,变成一个满足于周边睦邻关系的内向型国家,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实现复兴的根本目标,如力争成为欧亚国家、坚持走符合俄罗斯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守地缘战略底线不动摇等,都与欧美对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存在着潜在的结构性冲突有关。这种基于国家特性的结构性矛盾,甚至压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所致力的自由化、民主化政治发展的需求。只要俄罗斯坚持以“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崛起,就与西方存在根本矛盾。而一再上演的格鲁吉亚危机、乌克兰危机乃至现在的俄乌冲突及潜在的俄罗斯与欧盟、美国的冲突,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的激烈爆发。

该著作者也正确地强调,理解俄罗斯、认识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是研究俄罗斯的前提,这并不是说认可“普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是首先致力于对“普京主义”的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理解。

美国学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普京经济学:复兴的俄罗斯的权力和金钱》(PUTINOMICS:Power and money in resurgent Russi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8)一著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普京的经济策略及其面对的挑战和危机。

普京1

Putinomics: Power and Money in Resurgent Russia
[美]Chris Miller /著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18年2月

米勒指出, 2000年普京即位时,继承的是几乎无法运转的税收体系、陈旧的工业基础和违法的私营部门。“普京经济学”比较成功地挽救了后叶利钦时代濒临崩溃的俄罗斯经济——尽管俄罗斯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债务违约和卢布大幅贬值(一度贬值三分之一),但其经济政策仍保持着保守(低调)的正统性。

米勒认为,“普京经济学”成功地挽救了亲市场的共识:私有财产是合法的(如果允许政治操纵的话);巨额财富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总统和他最亲近的圈子正在获得这些财富)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法的”;市场应该具有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养老金、医疗保健和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提供(尽管资金不足)。

米勒也指出,“普京经济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到2030年,俄罗斯大约1.43亿的人口将减少到1.36亿,到2060年将减少到1.26亿;俄罗斯需要各种技能水平的移民,但中亚移民所做的是粗活,工资很低,待遇也更差。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已经受到页岩油的竞争,而且很快将面临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使用量增加的“双重现实”。其能源依赖、原材料依赖的经济增长模式日益无法持续。普京虽然度过了早期的经济动荡,但如今正受到一系列威胁: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顿巴斯和乌克兰东部的军事冒险; 2008年至2012年“梅普交替”期间,梅德韦杰夫未能实现其构想的工业和技术现代化;政府内部腐败,人民怨恨日增;大众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低下。

米勒指出,这些是“普京的经济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从现状中获益太多”;而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俄罗斯的经济虽然可能保持稳定,但可能会陷入长期的停滞。

美国学者布莱恩·泰勒在《普京主义的密码》一书中,也对普京和“普京主义”体系进行了平衡、全面的描述。泰勒反对罗切塔尔(《普京经济学:克里姆林宫如何损害俄罗斯经济》)、达维沙(《普京的盗贼统治:谁拥有俄罗斯?》)等研究者将普京简单化地描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盗贼统治者”,强调指出普京的世界观和行动的核心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普京可以说“部分地”做到了这一点。

普京2

The Code of Putinism
[美] Brian D. Taylor /著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年7月

泰勒所谓的“普京主义”是“超级总统主义”和非正式的“帮派力量”理解的结合。这套“密码”在稳定政治体系、重振经济和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方面是有效的。但是,泰勒强调,俄罗斯最终需要从“普京主义”的个人化统治,向基于规则的法治体系过渡,这在普京任内尚未实现。

陆南泉在《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一文中认为,俄罗斯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国内问题主要还是经济问题。

普京执政第一任期主要任务是摆脱叶利钦时代的经济危机。普京第一任期GDP累计增长近30%,经济摆脱了危机,实现了连续增长,但还没有达到1989年的水平。第二任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4年GDP增长率为7.2%,2005年为6.4%,2006年6.9%。8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6.9%。

2008年到2018年经历了“梅普”“普梅”交替的组合时期,基本政策是延续之前普京时期的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巨大冲击,2009年GDP同比下降7.9%,但之后经济很快回升。2010年与2011年经济增长率均为4.3%。2012年降为3.4%,2013年为1.3%。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受到欧美主导的国际制裁,之后又在叙利亚积极参与反恐军事行动,都使得俄罗斯经济面临着持续衰退的压力。

该文强调,从2008年到2018年,俄罗斯经济处于下滑乃至危机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点其深层次原因:

第一,体制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俄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不仅没有调整过度依赖能源的结构政策,而且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三化”(经济原材料化、出口原材料化、投资原材料化)更加明显。俄罗斯虽然早就意识到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结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但长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俄罗斯过度依赖能源的情况在普京执政期间呈现进一步发展的态势。1999年俄原油、石油产品与天然气出口所占比例为39.7%,而2014年上升到69.5%,2018年“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3%。因此,近年来俄罗斯的严重经济衰退乃至危机是结构性的。

第二,国企改革的政策摇摆不定。在第一任期内,普京明确反对重新国有化,实行坚决打击寡头政策,不让其干预政治。但在第二任期,普京又强化大型国有企业联合,特别是加强了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控制,确定涉及国防、石油、天然气、运输、电力、外贸、银行、渔业、钢铁制造业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为国有战略企业,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

普京在摆脱寡头干预政治经济的情况下,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通过拆分私人寡头企业的手段,促进国企强强联合,组建超大型的国家公司,强化国家对战略性行业的掌控,实现了寡头资本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转型。但这种垄断性很强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会影响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发挥作用。

第三,制造业与加工工业严重衰退。当今俄罗斯不是一个工业体,而是资源经济体。

第四,没有着力调整企业规模,结构严重不合理,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变革中的所有制结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现代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中小企业的产值一般占GDP总量的50%以上,但目前俄罗斯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总量的21%,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第五,未能改变落后的、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俄罗斯不可能靠大量投入劳力、人力与物力来保证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落后的、低效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成为俄罗斯经济陷入低速增长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忽视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没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缺乏双赢与互利思想,一味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引进外资有限。

第八,长期存在严重的腐败。

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保罗·格雷戈里(Paul Gregory)在《重新评估普京的俄罗斯:经济》一文中,也系统地评价了普京的经济治理成就及缺陷。

格雷戈里将普京的统治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2000-2008年),即普京的前两届总统任期,俄罗斯经济迅速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时代的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并受益于“普京主义”最自由的时期。俄罗斯在金砖国家中被列为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养老金和工资按时发放,空气中弥漫着乐观情绪。

但是,这一时期的快速经济增长掩盖了许多失败。第一,普京没有兑现他对经济多元化的承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石油国家,一半的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算上原材料带来的收入,则是三分之二。第二,尽管普京承诺要让国有企业成为效率和价值的典范,但其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已被证明是腐败、低效和浪费的典范。第三,普京对法治的漠视及其外交上的失败,正使俄罗斯日益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第四,普京相信了错误的“伪经济学”,认为自给自足和孤立对俄罗斯有好处。但是,现代成功的经济体无法与全球化隔绝。

普京的第二时期始于2008年“梅普交替”。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俄罗斯经济增长开始下滑,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陷入停滞,勉强维持了正增长。随后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种衰退一直持续到2017年,原因是低油价、乌克兰问题导致的制裁以及缺乏结构改革。面对经济衰退,普京没有提出新的经济改革方案来重振经济,而是开始了在格鲁吉亚、克里米亚乃至乌克兰的军事冒险。格雷戈里认为,这类似于古罗马的统治者,通过向人民提供“面包和马戏团”来维持权力。

格雷戈里指出,俄罗斯经济基础脆弱,且未能得到改善。俄罗斯经济与发展部2018年预计:俄罗斯到2035年经济增长都将停滞不前(低于2%)。同时,“普京的二十年”——俄罗斯“失去的二十年”——正在摧毁俄罗斯的经济基础。由于俄罗斯的前景有限,投资已经崩溃,必须进行根本性经济改革,才能将俄罗斯从长期的经济停滞中拯救出来。

综合来看,国际视野中的“普京主义”,能使我们比较全面地理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大国实力说到底是由经济决定。如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最终会影响到俄罗斯国内政局的稳定与普京的执政地位,“普京主义”要持续下去,还是要进一步夯实、巩固经济发展这个基础性条件。

(作者系社会文化学者)

北京大学博士。曾任日本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研究员和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学与文化研究、社会文化比较研究、政治哲学与思想史等领域,在相关领域著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