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视角下的明朝

王淼2022-11-21 21:24

王淼/文

樊树志先生的《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是一部以个人为线索,来解读明朝近三百年人事变迁和权力纷争的著作——既然名为《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书中关注的重点即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博弈”,其中既有皇族之间的内卷,也有朝臣之间的倾轧;既有后宫的争宠,又有宫廷的内斗……各类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活剧。正像樊先生所说的那样,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的主体是人,忽视了人的主体,一味偏重抽象的分析,就会让历史变得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畏。而通过一个人或一个故事来揭示明朝政治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到的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政治密切相关,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到明朝政治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可将历史化雅为俗,更易于展现历史事件的无穷变幻,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
樊树志 /著
天喜文化 /天地出版社
2022年6月

有明一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算起,值得称道的皇帝可谓寥寥无几,这其实是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特征分不开的。清初史学家谷应泰说得非常到位:“人主在襁褓,则有阿姆之臣;稍长,则有戏弄之臣;成人,则有嬖幸之臣;即位,则有面谀之臣。千金之子,性习娇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宜也!”除了艰难创业的开国皇帝之外,大多数守成之君都是在阿谀奉承的氛围里长大成人的,想让他们有所作为的确有点勉为其难。

事实上,别说让他们有所作为了,只要他们能够做到不荒唐、不乱政,已属非常难得。不过,尽管明朝皇帝每个人从政的能力各有差异,但他们在内卷方面却均有着超常的禀赋。比如明成祖朱棣,他不仅以“奉天靖难”为名,从自己的侄子手中夺得了江山,而且以“诛十族”和“瓜蔓抄”的名目,大肆屠戮建文旧臣,其残忍的程度可称空前绝后。比如怠政长达二十八年之久的明神宗朱翊钧,只因“政治需要”,便对立有大功的张居正进行死后清算——在皇帝面前,所有的臣子均是一介草芥,皇帝一言决生死,一言定荣辱,不过是寻常故事而已。

与冷酷无情的皇帝相比,朝臣之间的相互倾轧,其残酷与血腥的程度也并不稍让。诸如严嵩父子对于夏言、沈炼和杨继盛等人的陷害,不把他们置之死地决不罢休;诸如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于东林党人的陷害,栽赃诬告、严刑逼供,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有名相之称的张居正,也同样通过排斥异己、打压同僚的方式谋求上位,盖因朝臣之间的权力博弈决定着双方的生杀予夺,实是一种生死相争,不将对方置之死地,就极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杀。处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朝臣只有阳奉阴违、虚与委蛇方可自保,而不畏威权、据理力争的大臣则越来越少——不可否认,有时的确会有海瑞这样的耿介之臣出现,却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因为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大背景下,又有谁甘愿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

在谈及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时,樊先生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写作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言必有据,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二是虽然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明朝的历史,但并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努力把故事背后蕴涵的深意挖掘出来——此亦即樊先生所说的“用事实说话”,即便偶有议论,只是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总而言之,樊先生的写作意图即是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用大手笔写小文章,他的文字并不是单纯地解读历史,同时意在言外,读来也更具有一种杂文的快感。

以是,樊先生在讲述了明初众多功臣持有明太祖朱元璋颁赐的“免死铁券”,最终却难逃一死时,即以简洁的文字评论道:“皇帝赏赐的‘免死铁券’不是护身符,充其量只能算是荣誉证书,他可以变着法儿让你死,你还不能说他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樊先生在讲述钱谦益的政治挫折时,评论他既看重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却又不甘心做一个纯粹的文人,“这个矛盾始终阴魂不散地萦绕着他,扭曲了他的心灵”。这些议论既言简意赅,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