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的读书生活 | 这一年,我读书

方钦2023-01-04 20:43

方钦/文

2022年真的是魔幻的一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切计划都被不确定性打乱。发生了好多事,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恍恍惚惚间,就走到了这一年的末尾。不久前,一位友人问:“这一年你都做了些啥?”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一年,我读书。”

或许,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就是工作,本该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事实上,身处论文求绩效、科研为致富、写作成生意的大环境中,自由自在地读书委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过今年,由于一系列不可控因素,我得以放肆一回,肆无忌惮地去读一些仅仅因为自己心情烦躁或愉悦而想读的书。寻回这种纯粹的读书感觉,或许是今年最幸运的事情。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年主要读的一些书,也算是对这特殊的一年做次简短的告别。

历史类的书籍,今年读了《剑桥古代史》《安纳托利亚勇士:赫梯人简史》《古代卡尼什:青铜时代安纳托利亚的商业殖民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希腊前的哲学——古代巴比伦对真理的追求》。

剑桥古代史

《剑桥古代史(第九卷): 罗马共和国晚期 公元前146年-前43年》
[英]J.A.克鲁克 等 /编
裔昭印 等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12月

有心的读者从书名中就能一眼看出这组书的特征。其实,今年读的历史类著作有点杂,比方说坊间名声很响的《国王神迹: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让我心仪已久的《剑桥早期内亚史》,还有那本不太讨喜的《炼狱的诞生》。但是最想聊聊的还是这几本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关的中译著作。

自己对于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兴趣源自两三年前,最初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大卫·格雷伯在《债:第一个5000年》一书中有关人类早期货币属性的论述是错误的,为此需要找出能够证否其观点的材料。于是我断断续续地开始搜集和阅读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资料。而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的关注点逐渐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至于大卫·格雷伯,他的观点确实是可质疑的),从具体的货币问题转向了对古老文明中城市生活图景的兴趣。

所以当友人好奇地拿起《古代卡尼什》,问:“这本书是写什么的?你读这书干什么?”我用一种理所应当的口吻说:“这是一座四千年前的城市,它位于现在的土耳其。”

现在想起友人当时疑惑的表情,我知道自己完全没能回答他的问题。或许我应当让他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

“总共:15公斤金,阿穆尔-伊施塔的投资资金。从苏萨亚年开始,他将用于贸易12年。从利润中,他将获得三分之一。他将负责另三分之一。在期限结束之前撤回钱的,每1磅金取回2公斤银。他将不会拿走任何利润。”

作为一名现代读者,如果没有任何有关文本背景的提示,能够想到这段有关投资、分红和撤股的程式化语言是出自一块距今四千年前的泥板吗?

公元前两千纪,当时世界上五大文明区中至少有三大文明区(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流域和古埃及)因为贸易而紧密联结在一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时代。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城市文明,有着系统的城市规划、复杂的治理体系、近乎“现代化的”商贸组织和市场网络,甚至上流阶层的人们还可以享受冰淇淋这类“现代性食物”,拥有私人卫浴设施这类“现代生活方式”。然而所有这一切,却又受着与在现代世界人们看来全然陌生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法则的规制。两相交织在一起,会让当下的人们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一种透过异域的风景反观自身生活状况的感觉。所谓“以史为鉴”,其意义大抵就是如此吧。

债

《债: 第一个5000年》
[美]大卫·格雷伯 /著
董子云 孙碳 /译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1月

《剑桥古代史》在国内陆续出版算是一件幸事。不过就和其他剑桥系列的区域断代史著作一样,这类书对普通读者不友好,主要是为科研工作者或者我这样的书呆子准备的。对于书中琐碎的考证,我个人会读得津津有味,可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可能显得过于枯燥了。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和《古代卡尼什》两本书应该结合在一起读,前者用鸟瞰的方式纵览了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300年两河流域的城市,构建起一个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模型;后者则是用显微镜的方式向我们重现了卡尼什——亚述商人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东部建立的贸易殖民地——这座城市的微缩景观。两本书虽然都偏学术,却让用心阅读者有一种漫步于四千年前城市中的直观感受。

最特别的应当是《希腊前的哲学》,这严格来说算是一部思想史著作,书中考察了三类文献——词表、占卜书和法律文件,尝试勾勒出古巴比伦的哲学体系。不管作者的努力是否成功,至少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和源自古希腊的现代性思维截然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比如书中开篇的例子,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的第 36个名字:LUGALABDUBUR。这个名字是由五个符号组成,经过语文学的诠释之后,其含义可以解读为:挫败(BUR)提阿马特(AB)策略的这位国王(LUGAL)根除(BUR)了她的武器(DU),他的(LUGAL)支撑(DUBUR)前后变得稳固(DU)。请读者注意,这种在西方读者看来古怪而又奇特的构词方式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在汉字结构中就能看到类似的表达方式。所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阅读该书更像是聆听某种历史的回声,前提是要能够忍受书中冗长的学理考据。

经济类书籍,今年读了《经济思想史》《当代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论文五篇》《货币与交换机制》《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讲义》《罗雪尔与克尼斯: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

这组书回到了我的本行。我承认,阅读这批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我延宕日久的思想史写作寻找素材。阅读过程中,有些惊喜,也有些失望。

国王神迹

《国王神迹: 英法王权所谓超自然性研究》
[法] 马克•布洛赫 /著
张绪山 /译
商务印书馆
2018年8月

其中《当代经济思想》,集中于当代经济学史的梳理。一般而言,经济学意义上的“当代”大致从19世纪末期——也就是古典经济学时代之后——开始算起。本书是从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时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成书的年代)。对于当代经济学各方面理论进展的讨论还算细致。不过和之前那本《经济学的边际革命》类似,本书仍然是一部论文合集。对于最近五十年经济学理论发展做一次系统性的论述,目前看来仍然是困难重重。

《政治经济学论文五篇》《货币与交换机制》和《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三部算是拾遗性作品。首先是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论文五篇》。提及马尔萨斯,就会想到他的《人口论》,但也好像只有《人口论》而已。马尔萨斯的中译作品极少,上个世纪50年代曾出版过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中译本,但不知为何被雪藏,一直未有再版。如今这部由五篇论文组成的小书,总算能让国内读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货币与交换机制》是边际主义运动三杰之一杰文斯的著作。杰文斯对于当代经济学的影响,一直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杰文斯像马歇尔那么长寿,那么当代经济学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货币与交换机制》一书主要是通过国际货币收支体系来论述货币,从货币理论发展角度来说,可能新意略有不足,但却能从中窥见杰文斯经济学知识的“多面性”。《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是罗宾斯晚年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篇幅不大,内容却极其丰富。基本上可以看成作者对自己一生中经历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体系变迁的回顾:经济学的形式可以发生改变,但秉持的理念不应改变。《国民经济学讲义》是维克塞尔的代表作。维克塞尔是为颇具有个人特色的经济学家,早年从事社会改革运动,后致力于经济学研究,迟至五十岁才当上经济学教授,被誉为斯德哥尔摩经济学派之父(尽管他个人大概率不会接受这样的称谓)。无论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还是金融学,都留有他的理论足迹,是堪与希克斯爵士媲美的多才多艺型学者。了解维克塞尔的经济思想,这一部书足矣。

最后是韦伯这本不算太出名的作品,放置在书架上许多年,如今才得以读完。读这本书,原本是为了讲解历史学派而准备的资料。但是细读之后感觉意外的好,比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著作都好。这些年来国内经济思想界突然又风行起了历史学派。但是对于历史学派的理解,我相信国内仍然没有一位学者能够比得上韦伯。一来韦伯自己就接受过历史学派的衣钵,二来韦伯具有特别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而这本由两篇论文组成的小书的核心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向读者揭示历史学派的精神内耗。不了解这种德国历史经济学固有的精神内耗,空谈历史学派无益。

今年还读了“葛兆光讲义系列”,《古代中国文化史讲义》《中国经典十种》,《学术史讲义:给硕士生的七堂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等。

糟糕的经济学

《糟糕的经济学》
[美] 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 迪尔德丽·N. 麦克洛斯基 /著
朱源 徐坤 /译
中译出版社
2022年3月

最后这组书我曾列出一个长长的表单,比如说友人向我强烈推荐的《糟糕的经济学》,我个人推荐过的《群体的疯狂》,或者是自己做的书——《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但思来想去,还是删繁就简,只说一说葛兆光老师的这套讲义。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十种(修订本)》
葛兆光 /著
商务印书馆
2022年9月

葛老师的讲义,一直是我写作思想史教材的标准参照系,特别是他的《中国思想史》,这套书目前出了四本,从本科到博士课程皆有,知识点密集,但好读、易懂,翻开书就是有一种不忍释卷的冲动,想要读下去。好的讲义不只是知识的罗列,更重要的是给予读者理解相关知识的方法,以及赋予一种独到的视野。这套讲义在这方面无疑堪称是优秀。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或是经典文献的读者,从这套讲义入手,至少不会走太多的弯路。

在这篇学究式的读书回忆行将结束之时,一个书名又再度跃入脑海:《大师与玛格丽特》。这是某位友人让我推荐文学作品时,我放在第一位的书。问我理由,我答不上来。问我这部书写了什么,我脱口而出:“第五任犹太总督,骑士本丢·彼拉多……”这就是我在读过这本书二十年之后留下的零星记忆。

大师与玛格丽特

《大师与玛格丽特》
[俄] 布尔加科夫 / 著
高惠群 / 译
果麦文化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年9月

然而我的记忆并没有欺骗我,当在夜深人静之时再次捧起这本书,那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不就是当下我们最值得一读的书吗?“一切政权都是对人的暴力……”“一切理论都是相对存在的……”

“此时此刻的真理就是你的头在痛……”“怯懦是最大的罪恶……”“诸神啊,我的诸神啊!黄昏时的大地多么苍凉!沼泽上的云雾多么神秘!谁在这云雾中徘徊歧路,谁在死亡前尝够了痛苦,谁不堪重负在这片土地上空一路倦飞,谁已精疲力竭,他才会知道个中的况味……”《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人类精神在极致扭曲的制度束缚之下所开出的最璀璨的花朵。当梦想穿透现实,最后归结为魔王沃兰德在耳边的低吟:手稿是烧不掉的……

手稿是烧不掉的,思想是自由的;我读书,所以我成为我。

是为记。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