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欧亚学生就业报告研究

2022年经观大学生训练营2023-01-16 20:22

疫情影响下欧亚学生就业报告研究

(作者:潘莉莉、马逸博、陈欣雨、张坤、王凝睿、熊礼琴 指导老师:屈雯静)

为了研究疫情影响之下欧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在欧亚学院内对不同分院不同专业的身处于大三大四正在找工作或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采访,我们一共设计了五个问题,并就将同学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逐一分析:

1. 你现在是否找到了就业?

是——目前的工作是否满意

否——没有找到的原因

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同学找到了实习或者就业的工作,并且对目前的工作现状表示满意,而至于剩下的20%的人,有一些是因为忙于考试,学习,考研等,暂时把找工作或者找实习变为次要级,没有放在特别重要的地方上,而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有积极的去投简历,找实习单位,但是所有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专业素养未过关,还有一部分则是等待更好机会,专挑名企等进行投递。根据疫情发生之前的2017——2019年《欧亚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显示2017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0.55%,而在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上升到了92.01%和92.03%,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而在疫情发生之后的2020年和2021年,这一数据则变成了90.95%和92.74%,其实可以看出,疫情前后就业率虽然有小幅度的增减,但对于总体就业情况来说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从就业满意程度这一方面来说,2017届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单位满意度为74%,较2016届毕业生(66%)提升8%。其中,对就业单位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76%),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65%)。2018届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就业单位满意度为79.6%,较2017届毕业生(74%)提升5.6%。其中,对就业单位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低”(81.3%),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64.7%)。2019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90.8%,由此可见在疫情爆发之前的近三年当中,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增长态势。在疫情发生之后的2020年和2021年,这一数据则降到了70%左右。综上所述,在疫情的影响下,工作能够找到,但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却并不高。

2. 你觉得疫情是否对你找工作有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80%的同学认为有影响,但是其中又化为两派,其中一派认为影响虽有,但是不大。而另一派则是认为影响很大,其中影响不大的专业有人居环境的智能建造,金融院的大数据等,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可以在线上办公的工作。而认为影响很大的人中有学前教育,应用统计等专业,实习,工作都随可能因为疫情的复发停止,而且时至今日行业和城市的选择变小,找工作也不容易。

3. 目前找到的工作是否与你所学专业相关?

我国2020年专业对口率是76.81%,这代表着我国仍有不少人从事和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但是在我们的采访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找到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位同学学的是应用统计专业,找的工作是在一所国际幼儿园中教授英文,并且表示之后打算出国留学。

4. 你是否愿意把你的实习工作延续为毕业之后的工作?

接受采访的大部分同学均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实习工作变成毕业后的工作,不过也有部分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有想要去随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也有些人因为故土情结想要留在本地发展或是在为继续升学做准备,未曾想过毕业后工作的去向。

5. 你觉得目前你的所学专业未来是否好找工作?

这是我们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产生了更多的分歧和疑惑。有同学表示相当好找,例如幼教行业的师资是比较缺乏,大数据专业的好多公司缺这方面的人才,只要自己的能力过关,并不是很担心好找工作否。有同学表示非常不好找,企业雇佣人数少,同行人数多,甚至同一大类专业的同学都来抢名额。而有人对于自己大学的培养策略和对所学专业行业人才是否饱和产生疑问。

而如果从分院和专业对就业率进行细分——“本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初次就业率最高的学院是文化传媒学院(98.89%),初次就业率最低的学院是物流贸易学院(82.75%),高职(专科)毕业生中,初次就业率最高的学院是文化传媒学院(96.66%),初次就业率最低的学院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78.23%)。”

从2019年12月至今,疫情已经爆发3年之久,但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还是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为此我们针对疫情影响下的欧亚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从就业形势,就业环境,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此外,目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总体大环境而言来举例,2021年国家电网总报名人数超过85万人,报考人数上涨了59.1%,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增加,而有些热门岗位报考和录取比例在2000:1,而最近开始的2022年国家第一批招录的累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4万,是近年来第一批最高,岗位仅有1.2万不到。

去年疫情加持之下毕业生对于国有企业的青睐超过私企,2020年像中国烟草、中化石油、国家电网等众多国企央企,都扩大了年度招聘计划。而且目前2020年从招聘计划的完成度来看,也是甩民企外企几条街的。2021年有46%的国企已经完成了招聘计划,而民企完成度仅有18%。

体制内成为热门词汇,考编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热词。与现在糟糕的就业情况相反的是,新兴科技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是转变的机遇,甚至一些小众专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原因也很简单,国家几乎是在倾尽全力打科技贸易战。

不仅如此,就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疫情期间,智联招聘的求职专场、职业生涯辅导讲座和课程、就业测评、线上双选会等求职服务不停歇,尤其是对“三空产品”(空中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空中面试)予以全面升级优化,为大学生与企业提供安全、无接触的线上视频面试产品,缓解疫情中的就业燃眉之急。不仅如此,智联招聘还推出直播招聘、企业/职位视频介绍和企业探访等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打破求职者信息壁垒,通过数智化服务帮助毕业生足不出户与企业直接交流、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与企业福利。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疫情影响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企业缺乏活力,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

二,是就业压力加大。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将有1076万毕业生将走向社会,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叠加疫情干扰、经济增速放缓因素,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隐忧可能更加突出。2020和2021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和供应紧张,美国对我国部分领域的供应链管控有所放松,但美国将我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态势已经形成,并正在拉拢更多国家统一对我国中高端产业进行打压,2022年有可能对我国更多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形成更大的安全挑战。

四是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大宗商品价格传导、部分领域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猪肉价格可能触底回暖等因素,预计2022年CPI涨幅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五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局面,财政收入增长将有所放缓,同时,债务还本付息加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或将进一步增加。

六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国内消费、投资等恢复仍然较慢,叠加原材料、物流以及人工成本上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裁员减员情况较多,现金流紧张,甚至导致不少企业出现倒闭和破产。

受到全球经济压力和疫情的叠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专场招聘和供需对接等活动,抢抓毕业生求职黄金期、冲刺期,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明确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多项扶持,同时将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面对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就业环境,部分毕业生深陷就业焦虑之中。同时,考公热、考研热、灵活就业等多个趋势同时显现,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择业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我国经济将面对严峻的考验。在经济受到猛烈冲击时,部分小微企业无法支撑,中小企业部分裁减人员是难以避免的。为了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生的扩招比例也需要随之提升,然而与之而来的问题即是社会性的学历溢价。要解决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相对应的就业岗位,最根本的是持续扩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相适应。同时,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一)全力确保重点企业用工

(二)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

(三)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①是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

②是各类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延长报到接收时间,可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就业报到手续;

③是视疫情调整2020年度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笔试面试时间,笔试已经结束的推迟面试时间。

(四)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方面

受疫情影响,应届生就业工作与企业招聘工作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我们了解到,疫情对企业招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一定生产经营压力,取消或减少招聘计划。往年春节红火的电影业、旅游业、餐饮业,自从疫情开始收入大幅缩水,出于战略调整,有的企业消减人力成本。诸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被迫缩减规模,或会出现地域性经济滑坡,进而对用人市场带来冲击。

(二)招聘周期拉长。那些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企业正在重新拟定线上招聘方案,对原招聘计划进行调整:还有的企业表示会推迟新员工入职时间。特殊时期很多候选人的求职意愿低,求安全求稳,有可能会放弃面试机会;有些候选人可能会被限制出行;春招进校也受到限制,大多数的企业的招聘周期随之被拉长。

(三).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压力,业绩下滑,原有经营计划被打乱,企业人才招聘计划难以推进,招聘时间普遍减少或延迟;

(四)经过近两年的疫情,新形势招聘模式兴起,招聘流程发生了改变。视频面试成为大多数企业招聘的首选,线上测试、视频面试、Ai,面试等人才选拔方式成为了趋势。

(五)在疫情下企业招聘规模较原有计划有所缩小,从企业招聘渠道来看招聘网站是企业招聘人才的最主要的渠道,而类似线下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面对面为主的招聘渠道使用比例,受疫情防控影响而显著减少。

受疫情影响,近几年考研的人数持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将考研作为首选。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71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516万人、毕业研究生89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当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为历年之最时,这意味着,2022年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大部分选择考研的同学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更偏好名校出身和高学历的人才,这使得很多普通本科的毕业生感到学历方面的不足,急切的想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取得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即使一些同学已经有了保底的选择,但就业压力还是很明显的。国外疫情形势持续蔓延,很多原本计划出国的同学也被迫搁置了留学计划,参加到考研大战中,加剧了考研和就业的竞争。在疫情影响之下,很多同学对未来的规划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稳定的体制内工作,而研究生学历是一块必要的敲门。

疫情之下,就业形式还是比较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高校大学生 的“就业困境”,与之相应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痛点难点、 就业指导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为重要需求。欧亚学院也在积极开展多项活动来促进学生就业——多次举办双选会、邀请行业内知名公司来学校应聘、推荐学生实习等一系列举措,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就业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