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回归日常的这一年

言咏2023-01-22 10:44

言咏/文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过完,才算是真正辞别旧岁,新年启程。

2023年这个兔年春节尤其值得记忆。时隔三年,新冠病毒感染降为“乙类乙管”,就地过年不再成为一种倡导,游子回到阔别的家乡,在理所当然团圆的时刻。这本是日常。三年前谁能想到,这个突然冒出的病毒,会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铺展在我们面前,还持续这么长一段时间。口罩、健康码、行程卡、核酸、风险点位、时空伴随、密接和次密接、非必要……这些新词汇重塑了我们的集体记忆。

辞虎迎兔,我们期待回归日常的这一年。小区外立着的蓝色救灾棚撤了,没有人在你进入时举起有二维码的牌子拦住你;大商场小商店门口的桌子也撤了,再也不用掏手机扫码;医院入口的流调二维码还挂着,但面前已经没有熙攘的人群,广播也不再循环提醒;街口的核酸亭还在,但空荡荡静悄悄的。三年异化的惯性是如此之强,回到寻常反而有些不真实,似乎需要重新习惯,但无论如何,这是我们愿意去拥抱的变化。过完年很快就开学了,新学期应该不会动辄就上网课了吧,这三年,网课已经成为孩子记忆的一部分,几乎没有一个学期上满了完整的线下课程。三年不短,可以覆盖一个孩子整个幼儿园时光,也可以涵盖完整的初中和高中学段。

这是我们具体而微的生活,其实三年来被改变的何止这些。由于疫情及管控,我们对外国门收紧,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受阻;即便在国内,省市之间的流通也被健康码、行程卡阻碍。这同样不应是常态。农历除夕前的几天,一条新闻低调却让人振奋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北大清华同步恢复校友进入校园的权限。我们期待这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打开校门,不仅对校友,也面向全社会。开放是相互的,大学生也需要走出去,走向社会去交流、去实践,这本应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高校校园的打开是一个缩影,我们期待回归日常的这一年,关键词是重回开放与流动,这意味着不仅要拆除看得见的水马,还要拆除那些隐形的篱笆。

新一年,我们还想弥合撕裂,重建共识,找回信任。过去这段日子,舆论场确实呈现出一种越来越撕裂和对立的趋势,人们围绕到底要如何面对疫情争论不休,在所谓清零和共存两个极端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沟壑。这不是公共讨论应有的面目。理性的公共讨论是建立在倾听和共情之上的,是为了达成最大公约数。坦率地说,这几年社会心理整体而言是绷紧的,充满不确定感。我们期待新一年人心能慢慢松弛下来,平和下来,让社会更加柔滑韧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回信任,不迷信权威并不意味着无所相信,我们总要相信一些东西,相信一些人,心灵才能有安定的底色。

在刚刚过去的虎年岁尾,病毒的席卷给我们上了真实的一课,我们看到在医疗资源和药物紧张的情况下,它是如何给老弱带来致命的冲击,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岁末的悲伤无可逆转。新的一年,我们当然还要学习与“新冠”共处,规则变了,但病毒还是那个病毒,它没有消失。这意味着我们要待之以科学的态度,不恐惧,却敬畏。我们要放下焦虑,以平常之心面对病毒,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造成对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挤兑。敬畏则意味着认真的准备:面向公众的科普、有效药物的储备、分级诊疗的优化……我们希望在下一轮疫情到来时可以更从容地面对,付出最小的代价。唯有如此,才会真正走出这段被改道的历史,更长久也更稳固地回归日常的轨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