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做零售 一门难啃的生意

周应梅2023-02-11 09:5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应梅  2月8日,一则抖音将在全国推行外卖的消息,“吓掉”了美团650亿港元市值,当天美团(3690.HK)收盘跌去6.48%,跌幅远大于恒生科技指数。“我还有不少美团股票,心疼死了。”一位美团前员工说。

抖音这个流量王者,对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一直虎视眈眈。十多年的时间,餐饮外卖变成了一个万亿市场。而在配送体系越来越高效的今天,将“万物配送到家”是互联网公司当下的追求。

非餐饮品类正在被挖掘,百货日用、生鲜、药品、数码等日常生活所需,大部分能在一个小时内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包含所有的即时零售,又一个万亿市场的瞩望能实现吗?

一些真相显露出来了。目前平台们没有找到比餐饮毛利更高,需求频次更高的品类。而消费频次仅次于餐饮的超市百货,是一个低毛利的业务,还在赔钱。

增长

石家庄点心店商家张学明记得,线上订单量最好的时候是2022年11月,当时石家庄处于疫情防控阶段,每天订单量相比平时增加了5倍到10倍,“平时每天可能就是20-30个订单,疫情防控时期,有时候一天会有300多个订单。”

疫情助推了即时消费需求的养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在2016年到2021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未来几年,即时零售市场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将在50%左右。行业整体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26年底,即时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厦门消费者许松松明显感受到,疫情三年多,外卖购买率更高了。日常餐饮外卖消费之外,他的消费订单里多了一些应急订单。一天,在公司加班,缺一个U盘,许松松是通过外卖平台下单购买的;某天晚上,家里小孩哭闹要玩具车,来不及去线下店,他是通过入驻外卖平台的线下玩具店购买的;雾化需要用盐水,电商平台购买的没及时送到,他也是应急从外卖平台购买的。

北京消费者徐女士称,即时购物渠道买菜基本代替了线下消费。此前,她居家办公期间,一周会用2到3次美团买菜,一次消费一两百元,恢复线下办公后,每周大概会使用一次。同时每周有在上面买花的习惯,“花这个品类需求不是很大,但是对时效要求高。”

“当人的压力越大,时间成本就越高,即时消费场景就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位不愿具名的平台人士告诉记者,即时零售规模不大的,但是潜在需求很大,是仅次于外卖的高频消费场景。

美团和饿了么方面,未公布即时零售业务的具体交易数据。根据达达2022年三季度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京东到家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为589亿元,较2021年增长58.3%。在电商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即时零售保持高速增长。

苏宁易购在去年双十一前夕入驻了美团闪购。苏宁易购向经济观察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上线美团闪购一个月后,苏宁易购门店线上外卖订单整体占比在30%左右,到城市门店级别,数据会有所增减。“即时零售对我们来说,首先是速度更快,让消费者可以享受便利的商品服务;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线下卖场优势基础上,打通了售前、售中和售后全流程服务体验一体化,让双线更加融合。”苏宁易购负责人说。

前置仓超市佳美乐购联合创始人史洪海告诉记者,疫情政策调整后,销量相比疫情期间出现较大下滑,目前回到正常水平。“此前销量冲高了,回落是正常的。”

上述不愿具名的平台人士告诉记者,刚过去的年货节客单价比较高,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出现了下滑,但是依然处于增长状态,没有陷入增长乏力。

分化

2022年美团将即时零售业务美团闪购划归到核心商业;京东完成了对达达控股,将即时零售视为长期战略;饿了么由俞永福接手后,上线了“全能超市”服务。2023年春节后,抖音也有动作,此前抖音超市上线就引起了行业各方关注,抖音超市也同步上线了“小时达”功能。

几家平台里美团在即时零售市场的规模最大。美团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闪购日订单量在去年8月七夕节达到970万单,创下新高。

曾在美团闪购担任管理岗的刘峰告诉记者,美团此前一直靠单量取胜,主要因为美团平台聚集了大量的夫妻老婆店。他们营业时间长,可能有16小时到24个小时,也能自主定价。另外,美团闪购峰值订单量中往往会有大量的鲜花订单,而非节日期间鲜花订单量则会减少。

不过,目前平台的流量正在被美团“闪店仓”商家分流。如今美团闪购负责人是肖昆,由他向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汇报。刘峰告诉记者,肖昆比较重视美团闪购推出的“闪电仓”项目。美团内部人士视角,肖昆是一个亲历亲为的管理者,常常奔赴一线,很多时候直接与客户谈判,肖昆对美团闪购的管理也相对扁平化。

美团向经济观察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美团闪购向外推出美团闪电仓项目,截至目前,覆盖全国180个城市,2000+门店。

美团闪购闪电仓模式与自营的美团买菜“前置仓”模式类似,线下仓不对外开放,只做线上业务。不同的是,美团闪电仓不再聚焦到生鲜类目,以快消品、日用百货、宠物美妆、母婴以及一些长尾商品为主,定位于24小时经营的线上便利店,由商家建仓;另外,美团闪电仓项目的商家,商品数量SKU(商品库存量)普遍能达到3000-5000个,远超线下便利店1500个左右SKU数量的经营限制。

在北京,佳美乐购经常排在美团超市外卖销量榜首。它也是第一批闪店仓商家。佳美乐购联合创始人史洪海告诉经济观察报,二三百平米的一个仓,能容纳的商品数量达到6000-7000个SKU,同样面积的线下超市商品种类数量在3000-4000个SKU。另外一方面,仓的租金相对门店更便宜一些,位置选址上,是否临街这类问题是对线下门店特别重要的因素,仓储模式则不必考虑。

刘峰告诉记者,美团闪购闪电仓项目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争取更便宜、更优质的供给,做流量集中以及集中供货,提升毛利空间,进一步抹平单价低的劣势。

京东则一直以KA业务见长,京东到家超市业务部总经理赵鑫曾在2022年京东双事宜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购在中国零售百强超市中已合作了87家。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曾表示,京东到家超市品类占总体GMV比重大约为55%,非超市品类占比为45%,其中3C品类占比约为35%。

上述不愿具名的平台人士告诉记者,在连锁超市方面,京东到家有优势,而其它品类则与美团相差较大。另外,平台能力建设上,达达目前还没有美团和饿了么健全。

自俞永福接手饿了么后,刘峰认为,饿了么走的是稳健道路,长期来看有较大的韧性。对于新对手抖音,此前美团就研究过抖音“心动外卖”,后来内部认为对美团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但是抖音每出现一个动作,都会牵动投资者的神经,依然将压力带给了美团。

消费人群上,不同平台也有差别。达达方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京东到家主力用户画像为85后及以下人群,中高收入城市白领居多,家庭型用户为主。美团方面则表示,美团闪购的用户群体以Z世代为主,2022年双十一期间,人均GTV同比增速最高的是18岁以下消费者,其次为18至24岁的消费者。饿了么方面表示,年轻人、年轻妈妈、白领这几个群体是典型的代表人群,他们也是最先进入这个赛道产生消费的。

挑战

即时零售经常会被拿来与外卖对比,美团也指出,美团闪购的盈利模型与餐饮外卖类似。“餐饮商家的抽拥比例比较高,但是超市零售,抽佣5%到10%就已经达到商家的极限。”刘峰表示,虽然两者服务模式类似,本质上却有较大的区别。零售是一个低毛利业务。

虽然平台一直在扩张品类,但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个品类的毛利能比得上餐饮。“近场零售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一个平台的全局流量可能很高,但是打散到每个商圈后,会出现局部的供需失衡。”刘峰告诉记者。

亏损是常态。达达集团2022年三季度总净收入23.8亿元,净亏损为4.543亿元。即时配送第三方顺丰同城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常态。顺丰同城CEO孙海金表示,作为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目前顺丰同城自主研发的CLS智能即时物流系统,规模效应下,CLS将智能提升配送效率,摊薄平均履约成本。何辉剑此前在达达2022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上表示,KA业务收入增速超过40%,单均毛利在同年Q2转正的基础上有所优化,预计同年Q4将保持相对稳定。

刘峰认为,美团的下一步是提升客单价。2022年,美团闪购持续引入3C数码品类,美团与小米、vivo、苏宁易购等品牌和渠道达成合作。

史洪海表示,要覆盖成本,客单价和规模要结合来看,一般每个月七八千个以上的订单,一个门店能做到不赔钱。一个订单,平均配送成本会在七八块钱,一些远距离的会超过10块钱。

目前佳美乐购在北京的27家仓几乎都能实现盈利。史洪海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佳美乐购所有门店的月订单量在1万单以上,好的门店订单量超过2万单。客单价在50元左右,此前疫情防控期间,客单价会提升到七八十元。

不过佳美乐购也遇到了规模化难题,史洪海称,主要是供应商难找,这也是品类扩张的挑战。“传统超市的供应商只卖大通货,很多东西没有。”史洪海表示,为解决这种供应商难找的问题,佳美乐购选择自己采购。佳美乐购超过三分之一的商品来自网上采购。“基本上不碰生鲜品类,有少量的水果,蔬菜、肉、海鲜,我们不碰。这些品类消耗太大。我们满足的是小众化需求,相当于实现了淘宝本地化。”史洪海表示,采购也会增加一些成本,主要是采购人员,目前公司采购团队有七八个人左右,每个人负责四五个店的采购。

世界杯期间,佳美乐购卖出了很多凉啤酒;而圣诞节期间,圣诞老人帽子、袜子、各种头饰则是热卖品。还有下午茶、郊游、家庭聚会、生日、公司年会,这样的细分场景佳美乐购分了大概二三十种。史洪海说,纯线上的消费人群和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主要是18至40岁之间的年轻群体为主。年轻人的即时需求是“现在要吃,现在要用”,跟线下很不一样。

“送万物”的趋势下,顺丰同城的配送品类也不断扩大。孙海金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顺丰同城业务结构中,餐饮和非餐的订单占比大概是4:6,非餐饮比例的占比更大。孙海金表示,非餐饮品类消费频次相比餐饮品类较低,但品类更加复杂,需求更加分散。餐饮品类具有高峰订单属性,特别在午餐和晚餐时段,而非餐饮品类运力储备上,需要更加全面的覆盖范围、全天候的配送服务。

史洪海认为,外卖仍然以餐饮为主,超市品类外卖最多可能达到餐饮外卖市场总额的20%,“现在整体估计还没到10%,未来肯定还会增加。”

刘峰表示,即时零售是一个拼效率的业务,供给效率、履约效率、流量分发效率,没有可以挥霍的空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峰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人物采访、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zhouyingme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