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观察】德赛西威运营能力亟待加强

汽车新供应链研究院2023-05-08 18:18

文/新供应链值得信赖企业研究课题组

德赛西威创立于1986年,前身是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2010年3月德赛集团收购西门子VDO的全部股份,公司正式更名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企业之一。德赛西威致力于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持续开发高度集成的智能硬件和领先的软件算法,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移动出行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凭借37年来在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的深厚积淀,德赛西威不断拓展自身在研发创新、客户服务、安全验证方面的综合实力,构筑从智慧出行到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链路,积极应对汽车行业在新时代中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带来的挑战,满足汽车厂商对不同产品组合及业务开发模式的多元需求,为驾乘者提供卓越的出行体验的同时,也给未来出行变革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近年来,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领先行业,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快速发展,新业务增长迅速,整体营收规模、订单规模加速提升,新老技术平台有序迭代,保障领先优势和可持续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归母净利润8.33亿元,同比增长60.75%。在战略引领下,公司继续强化新技术研发,加速新技术平台孵化,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加强组织灵活性和战略前瞻性,构建共享共赢的生态,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领先优势。

一、 发展环境分析

1.汽车行业变革加速进行,国内市场销量稳步增长

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新四化”变革以及整合的阶段,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整车市场格局、产业链合作模式均在快速转变。2022年,在芯片短缺、地缘政治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车市受到不小的冲击。根据汽车预测机构LMC Automotive发布数据,2022年全球轻型车销量同比下降0.6%。

对比全球车市的惨淡形势,国内市场发展却呈现稳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涨幅明显,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量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其中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1%,呈消费升级趋势;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销量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占比49.9%。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中国市场走在全球的前端,继续深化演进。智能座舱产品、智能驾驶辅助产品、智能网联产品渗透率与性能均快速提升。

国内车市的健康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汽车产业变革加速迭代,智能网联等产品不断渗透,也为德赛西威发展带来新动力。

2.全方位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有力支撑

现任德赛西威董事长的陈春霖是一位新加坡人。上世纪末,飞利浦新加坡公司的一纸调令,开启了陈春霖20余年的中国职业生涯——从引入国际化流程管理理念到培养一流人才;从提出二次创业,到带领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布局汽车智能时代,德赛西威的每一次腾飞,其背后无不是陈春霖对战略格局、产品策略、技术和管理到企业文化的全方位考虑与调整。

跳出舒适区,走在行业前沿。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支持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陈春霖在2015年启动德赛西威工业4.0项目,借助工业4.0,德赛西威将实现提升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灵活性及质量,完成敏捷设计、精益供应链和卓越经营三大战略目标,努力将德赛西威打造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乃至工业行业“4.0数字工厂”的标杆。

放眼全球,走向国际化。在陈春霖带领下,德赛西威率先在行业内实施“本土公司国际化”战略。新加坡、德国、日本三地的分公司经多年发展,均已颇具规模。公司还积极与全球各地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推动人才的培养与交流,让全球化的人才助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逊志时敏再创业,赤心再涌铸辉煌。德赛西威经多年不懈努力、深耕市场,已发展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随着传统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汽车“新四化”的快速发展,新商业模式的长期快速发展态势,陈春霖以高屋建瓴的领导风范,逊志时敏,以更高的要求鞭策自己进入第三次创业,聚焦于智能汽车的蓝图,在陈春霖的带领下,公司主营业务和汽车“四化”趋势联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卡位优势和先发优势。

——多产品融合优势。

德赛西威产品涵盖范围广,公司产品线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产品群,形成全面完善的业务结构,拥有更全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具备较高的整体解决方案开发能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对汽车内外部诸多功能模块的协调性提出极高的要求,汽车电子供应商将需要向客户提供更加复杂、以及更多交互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多产品融合这一优势,将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成本节省空间和更优的驾乘体验。

——汽车领域软件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德赛西威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公司1992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新加坡、欧洲、中国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地也有研发分部。截止2021年年末,公司全年研发投入约10亿元,拥有超过1,000项专利,参与近3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包括参与首个汽车多媒体国际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泊车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国家标准、《汽车用液晶仪表》行业标准等,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公司已获得新加坡M1自动驾驶牌照,多个事业单元通过了ASPICECL3(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三级)国际认证。

——领先的智能制造水平。

德赛西威拥有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工艺,公司全方位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组建行业领先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线。数字智能工厂、智能仓储系统均已陆续投入使用。公司自主创新建成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装备,其中自动雷达生产线等属国内行业首创,全自动OCR/OCA贴合线体,可实现7~35寸单屏、双联屏及三联屏的全贴合生产,拥有高柔性的智能装备线体,满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全系列产品的组装、测试工艺。同时,公司拥有全过程实施零返修的SMT贴片工艺、LCM显示模组制造工艺、不同级别的域控制器生产技术、世界领先的车载摄像头模组生产技术、高度自动化24G/77G毫米波雷达生产技术等领先制造工艺技术。2021年新的绿色智能工厂——前期募投项目惠南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公司专门设立制造精益部门,全面推进精益化、自动化、智能化、全价值链服务,通过PDCA循环持续不断地改进,实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保持专业化的国际一流生产制造能力,打造引领工业4.0的世界级制造工厂。公司已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德赛西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领跑汽车电子行业质量的标杆企业,以“零缺陷原则、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以人为本”为质量方针,是中国首批获得汽车行业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已获得IATF16949和ISO14001的最新认证;结合公司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规划,陆续导入了CMMI、ASPICE、ISO26262等针对设计开发的管理体系;公司于2019年8月获得“全国质量奖”,2020年10月获评“全国质量标杆”,并于近期斩获达夫2021年度10PPM奖,广汽丰田2021年度品质改善标杆奖。公司拥有通过CNASISO/IEC17025认证的实验室,设备能力和实验场地规模位居国内领先。测试能力覆盖射频、电气性能,机械、环境可靠性和EMC等领域,可满足90%以上的汽车电子试验标准测试要求,得到国际客户及国内所有主流汽车厂商的认可。伴随智能化产品发展,公司同步配备了更复杂先进的测试能力,包括光学试验暗室、毫米波雷达射频性能测试系统、毫米波雷达功能测试系统、毫米波雷达材料测试系统、雷达外场测试仪、自动驾驶测试场等,为智能化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可能面临的风险

——资源短缺风险。

汽车行业“缺芯”的影响,下游的汽车厂商产销量都普遍受到了影响,包括蔚来、小鹏、一汽大众、奥迪等在内的新能源整车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诸多知名大厂的汽车产销量下滑,也让作为供应商的德赛西威受到了波及。以一汽大众为例,一汽大众作为德赛西威的第一大客户,它的供货占比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由于“缺芯”带来的冲击,一汽大众大幅度减产,由此造成德赛西威的销量急剧下滑。

——竞争对手环伺风险。

德赛西威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环伺。公司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同赛道公司,还包括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智能零部件供应商和百度、小米、滴滴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有相当经验,且有志于造车的互联网巨头。

目前来看,这三类竞争对手给其带来的影响均不容忽视。拿华域汽车来说,其隶属于上汽股份有限公司,其业务主要从上汽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衍生而来。依靠强大的母公司助力,华域汽车的客户除了上汽之外,还涵盖了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华晨汽车等众多知名车企。凭借强大的技术基础,其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位居行业前列。

与同赛道的其他对手相比,科技巨头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入局,给德赛西威带来更值得德赛西威“警惕”。拿华为来说,华为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其目前的业务也基本覆盖了德赛西威所有相关的业务领域;同时,互联网巨头百度、滴滴、小米均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有相关布局,其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4.目前存在的不足

——抗风险能力较弱

德赛西威公司目前还需要从财务、业务等方面提升抗风险能力。当前处于汽车缺芯行业大背景下,德赛西威作为汽车供应商,受到了一定波及,且遭受疫情打击的情况,德赛西威的收入增长出现波折,甚至短期内出现负增长情况,例如公司在2021第二季度收入相较于第一季度减少超63万元。与此同时,在2021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连续下降,第二季度相较第一季度净利润减少超8000万元,盈利能力表现不佳,在选取的同行业的八家企业中盈利能力仅排第四也反映了这一问题。此外,对同行业的八家企业进行流动比率的对比,德赛西威的流动比率为1.79,远低于法拉电子和宏发股份,偿债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赛道及互联网巨头竞争环伺,德赛西威需要积极开拓新业务,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经营决策机制有待完善。

德赛西威目前尚未实现两职分离,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对管理的监督力度变弱;同时,也阻碍了公司经营决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德赛西威应加强公司治理,明确决策主体和权责关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决策机制,提高公司经营效益,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2021年度,存货较期初增长84.8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75%,存货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2021年同比下降11.75%,说明存货周转能力趋弱,存货管理存在不足。且流动比率持续下降,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欠佳,企业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德赛西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也在持续增长,管理费用同期增长42.06%,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值得信赖”维度评价

1.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总资产持续增长。

德赛西威2019-2021年总资产分别为63.48亿元、75.50亿元和101.52亿元。尽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但德赛西威总资产持续增加,2020年较上年增长18.94%,2021年较上年增长34.46%。

——收入规模整体增长。

与此同时,三年间营业收入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营业收入为53.37亿元,2022年为95.6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79.30%,同比增加40.75%。基本每股收益由2019年的0.53元增长到2021年的1.51元,这说明德赛西威经营能力持续提升。

——员工规模稳中有增。

为了保障业务增长,员工规模继续扩大,2021年员工总人数达5342人,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增加了29.12%,具备硕士生学历的研发人员较上年增加了19.66%,反映了公司旨在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核心岗位员工素质,同时,也反映了公司业务增长的内在需求。

 

2.品牌价值居于市场前列

在品牌优势值方面,德赛西威在“电子器件”赛道中处于第二位(图1),按指数计算,2021年公司品牌优势值为46.59。从“电子器件”赛道整体来看,同赛道80%的公司品牌优势值在44至50之间,说明该赛道内的品牌优势值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内部差异不明显。

图1“电子器件”赛道企业品牌优势值(100分制)

 

3.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是公司始终贯彻的经营战略,也是德赛西威保持技术领先的主要成因。在行业变革背景下,持续的研发投入更加不可或缺。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业务量的快速提升,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近10亿元,占比销售额约10%;研发人数同比增加近30%,占比公司总人数超40%;新增深圳、广州研发分部,德国魏玛基地落地。在研发队伍扩张的同时,公司持续加强项目及研发流程管理,提升研发效率。2021年,公司荣膺“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年度汽车电子科学技术奖”。

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研发能力十分关键,研发强度以及发明专利情况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表1的数据看,2021年德赛西威研发强度10.06%处于行业头部,仅次于利元亨11.70%。与德赛西威业务相似的江特电机、宏发股份、均胜电子、法拉电子、得润电子仅在5%左右。同时,德赛西威也十分重视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专利数高达371,位居第二,仅次于利元亨的发明专利数533件。

表1“电子器件”赛道企业研发强度和发明专利数

 

4.运营能力欠缺

——财务能力有待提升。

首先,2021年德赛西威流动性及偿债能力表现较弱(见图2),仅为1.79,该赛道内此指标最优的法拉电子、宏发股份分别是3.41和3.04,德赛西威仅属于该赛道内平均水平。其次,营运能力表现优秀(见图3),德赛西威排在首位,为27.85分;第三,盈利能力表现欠佳,以76.25分位居第四。8家样本企业盈利能力差异较大,法拉电子和江特电机高达80分,但均胜电子和得润电子盈利能力仅在30左右。第四,发展能力良好。2021年,以百分化总资产增长率衡量的发展能力为20.94,仅低于利元亨的29.23分,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图2“电子器件”赛道企业偿债能力表现

图3“电子器件”赛道企业营运盈利及发展能力(100分制)

——尚未实现两职分离,公司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股权制衡度较高。德赛西威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比为1.07,股权制衡度较同赛道平均水平低。独立董事比例达33.33%,处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独立董事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但公司尚未实现了两职分离,企业经营决策机制有待改进。

——人才体系逐步健全。

2021年,公司加大对核心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构建人才梯队,研发人员数量稳步增长,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不断增加,2021年公司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达到280人,博士生学历12人,虽然研究生学历人数与凭借收购多家企业而人才集聚的均胜电子(1391人)有较大差距,但公司也在积极健全自身人才体系,秉承“人才带领人才发展”的使命,德赛西威学院在2021年完成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并正式更名为德赛西威学习发展中心,全新的学习发展中心也正式启用。学习发展中心按照MTP三支柱进行了组织优化,全面构建领导力培养体系,逐步试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助力德赛西威双通道发展体系的落地。

5.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德赛西威重视债权人保护,2021年合同履约成本达4568万元;重视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提供了必要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430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重视安全生产制度建设,2021年工伤保险费支出为44.5万元。

此外,公司坚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双碳”宏伟目标。2021年11月,公司完成了绿色工厂惠南工业园的揭牌仪式,发布碳中和目标承诺——基于科学的减排计划,对标1.5℃温升目标,启动碳中和规划。公司已全面开展碳中和理念推广和实践应用,基于公司的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开展能源管理,实施节能减排,向低碳化转型,打造高效节能低碳的汽车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带动上游产业共同推进更加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汽车新供应链研究院】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