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观察】孚能科技需注重长短期经营的平衡

汽车新供应链企业发展研究院2023-05-16 16:28

文/新供应链值得信赖企业研究课题组

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领先、绿色的解决方案。

孚能科技创始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积累,研发团队长期与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顶尖专家展开战略合作。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作为孚能科技的核心产品,性能优异,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温度适应性强等优势,其量产电芯能量密度达285Wh/kg,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凭借优异的电池性能,孚能科技在2017-2021年连续五年蝉联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国内出货量第一。

2022 年是孚能科技“二次创业”的起步之年,在产能建设、战略合作、人才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健全体系竞争实力,在材料体系、系统设计、设备工艺、回收应用等领域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全年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十,营业收入为 115.8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31.08%,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新能源汽车需求助推动力电池行业强劲增长

——在补贴政策退坡中逆流而上。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克服补贴政策退坡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产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车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517.9 GWh,同比增长71.8%。动力电池企业收入虽均大幅上涨,但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使得利润更多向上游企业集中,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情况普遍存在。

——行业技术创新进展大。动力电池行业仍处在快速迭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各动力电池厂商接连推出各具优势的新产品。其他化学体系动力电池如钠离子产品及其产业化进程加速,使得行业整体对锂资源的依赖有望降低。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富锂锰基、硅碳负极等新材料等一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将对现有动力电池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2.二十年深耕积聚竞争优势

——全球化的开放创新体系。孚能科技团队深耕动力电池行业二十年余年,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公司研究院是“江西省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高比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同时,公司已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创新平台,境外研发基地位于美国硅谷和德国斯图加特。公司研发团队持续与动力电池国际科研院所、知名机构、行业顶尖专家开展研发合作,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国际顶尖科研院所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国际知名企业巴斯夫、杜邦、3M 公司等。

——领先的产品性能优势。孚能科技实现了高镍三元软包的大批量生产,为全球第一批拥有此工艺技术的电池企业。三元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获得许多知名整车企业的认可。孚能科技全自主研发的从电芯到系统、从制造到回收的创新软包解决方案 “SPS”解决了诸多行业痛点以及拥有领先同业的性能优势。领先同业的性能优势包括:1)超高充放电倍率。同时具备从2.4C到5C甚至更高的充放电倍率,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动力需求,有望实现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统一配置;2)安全性能。应用半固态电解质,降低液态电解液的用量,提升电芯的本征安全,全系电芯可实现无热扩散;3)极佳低温表现。电芯的全极耳和叠片工艺,结合液冷板、纳米保温材料和全新低温快速自加热设计,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系统容量始终保持在90%;4)超长循环寿命。高效液冷板和导热片的复合使用实现“双面液冷,三面传热”的高效热交换,电池系统的散热效率提升4倍,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5)独创电池直接回收技术。可保留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再次利用,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能耗。

——重视前沿技术储备。孚能科技作为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在市场方向把握和技术路线判断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目前针对未来电池发展的方向实施多项前沿技术开发,公司在半固态/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芯技术、新化学及电化学体系储能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为满足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做好准备,并能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革新方向。在“投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研发思路下,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将技术储备产业化,并储备了多项下一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

——先进生产制造优势。孚能科技具备先进的智能制造工艺,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较高。公司通过持续不断更新迭代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改善单体电芯产品的一致性和良品率,确保公司产线在行业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电池生产设备开发方面,公司根据产品的生产要求向设备供应商提出设备定制化需求,并与设备供应商深入合作,持续对设备进行改进升级,同时掌握与设备相关的核心技术,与供应商共同提升设备工艺水平,进而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公司整体的生产成本。公司“SPS”产品技术在降低材料成本、设备投资减少、厂房面积减少、制造能耗和费用降低方面具有领先同行业的优势。

——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凭借技术领先性以及产品高性能等优势,获得国内外顶尖整车客户的认可,获得奔驰客户长期订单的合作,充分展现公司产品在下游整车市场的竞争力。公司与广汽集团开展了多个平台及车型项目的新合作,并有望拓展到广汽集团同系车企以及关联车企。2022年,开始向吉利、SIRO 等国内外重要客户供货。

3.可能面临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潮。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有一定有直接影响。整车厂要求动力电池厂家降低销售价格,挤占了动力电池厂商的原有的受益空间。上述的影响对公司的供应链优化、技术的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链保障的风险。孚能科技主要产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对外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铝塑膜等。上述原材料尤其是正极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制造成本不确定性加大,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并与下游客户做好沟通,进一步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机制。如果公司不能加强供应链管理,并与下游客户做好沟通,进一步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传导机制,否则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产品技术迭代的风险。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范围、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性能持续改进。但是,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水平仍然未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仍在积极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包括固态电池、富锂锰基、钠离子电池等。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仍为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如果未来动力电池技术发生突破性变革使得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产品类型发生迭代,而公司未能及时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相关产品,则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4.自身存在的不足

——持续经营业绩亏损。2022年孚能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231.08%为 115.88亿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全年依旧有约9.27亿元的亏损。自上市以来经营业绩欠佳,已经连续亏损多年。虽然已采取多项措施改善经营业绩,包括但不限于与主要客户协商涨价、多项降本增效措施落地,但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波动、下游客户销量的稳定性和新增客户的不确定性都或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公司依然在短期内无法盈利,经营亏损进一步扩大。

——经营管理能力亟待加强。孚能科技业务的发展,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若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等能力无法与公司经营规模扩张相匹配,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随之健全和完善,则可能在新基地投产后产生管理风险。伴随电动车产能充分释放,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价格下行为大势所趋。整车价格的下降也倒逼动力电池企业提升设计、制造和成本控制能力。未来如果继续降价,势必加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压缩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若公司不能很快提高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公司扭亏的时间将被迫拖后,发展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资金压力较大。公司在建项目若干,每个项目前期土地购买、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及后续投产初期材料采购、能源费用支付、工资发放均需大量资金。虽部分项目已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到资金,或可得到现有业务、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但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二、“值得信赖”维度评价

1. 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总资产规模大幅提升。近三年的总资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见图1),从2020年的1,541,764.50万元增长到2022年3,212,717.47万元,其中2022年的增速达到53.45%,公司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图1 孚能科技2020-2022年总资产(万元)

——员工规模不断扩大但教育程度结构仍有优化空间。近三年孚能科技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员工数量在不断攀升:从2020年的3670人、2021年的4765人到2022年的7113人。虽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逐年上升,但其在全体员工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见图2),从2020年的33%降至2022年25%,企业员工整体受教育水平仍有优化空间。

图2 孚能科技2020-2022年员工数量

——收入规模高速增长。2020-2022年营业收入整体呈明显增长趋势(见图3),分别为11.20亿元、35.00亿元、115.88亿元。2022年度,公司对奔驰客户开始大批量供货,加之广汽集团等其他客户采购额亦显著提升,共同支持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31.81%的同期增长。

图3 2020-2022年孚能科技营业收入(亿元)

2.品牌价值仍有发展潜力

从财务维度来看,近几年孚能科技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期间费用增加较多,导致持续亏损,公司全年利润虽有改善但低仍于同行业,在样本涉及“电池产业链”领域的13家企业中,孚能科技的品牌优势值在其中处于较后位置(见图4)。按指数计算,2021 年许继电器品牌优势值为39.50,仅优于协鑫集团。但也能够看到,该赛道内的品牌优势值除宁德时代外,各公司之间差距不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竞争水平,在公司技术领先的护航下,随着原材料压力的向下游疏导,规模效应的显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或将得到较大改善。

图4 “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品牌优势值

3.重视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为产品技术领先提供强力支撑。孚能科技自成立以来,依托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全球化的研发机制、多项前沿科研项目的积累以及与动力电池国际知名机构的深度合作,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池模组到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2022年,核心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SPS 电池技术”进入集中送样阶段,“330Wh/kg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技术”已进入产业化,“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及“800V 高电压动力电池快充技术”均已结合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022年孚能科技研发投入5.98亿元,同比增长10.51%。公司在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倍率快充、高安全性、低成本等方向持续投入研究开发,产品性能持续提升,重点产品已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在新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及试验;SPS 即将进入产业化,关键技术参数(成组效率、能量密度等)取得较大提升,成本显著降低;公司不仅自主研发,还与外部合作持续加大热失控防护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电池系统轻量化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研发强度领先行业水平,创新潜力大。虽然2021年孚能科技发明专利数为53件,在样本涉及“电池产业链”领域的13家企业中处于靠后位置,但研发强度居于首位,为15.47%,持续的强力研发投入为公司创新研发提供强有力保障。

表1 2021年“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研发强度和发明专利数

4.运营能力

——营运、盈利能力较弱。以下分别采用各企业的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来分别体现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到,2021年孚能科技在偿债能力方面位列第五,在流动比率指标方面表现得相对突出,其公司财务流动性良好,偿债能力可超行业平均水平。但总资产周转率位列倒数第一,仅为0.17,净资产收益率位列倒数第二,为-9.88%。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期间费用增加较多;固定资产增加导致折旧费用提高,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为吸引和留住人才2021年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造成费用约3.13亿元;且受行业长期趋势及销售战略影响,公司动力电池2021 年产品价格下降。以上综合原因导致公司2021年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不佳。2022年,公司聘请专业机构面向高级管理层开展 ESG 专项培训,以帮助管理层充分了解 ESG发展趋势及公司现状,为公司后续高效开展 ESG 工作打下基础。未来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现及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望下降,公司应继续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图5 2021年“电池产业链”领域企业偿债、营运、盈利、发展能力

——公司治理体系较为完善。2021年,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与第二大股东间比率为1.50,股权制衡度处于健康状态,避免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公司现有内控制度能够为公司经营管理、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和公允性提供合理的保证。2022 年,公司通过线上电话会和线下调研等方式与投资者就公司部分事项进行交流,共组织11场大型公开线上投资者交流会议,就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经营管理等目标的综合完成情况以及未来规划与投资者展开沟通,促使管理层听取来自资本市场的声音,了解外界对公司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使得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

——注重研发团队人才扩张与培养。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433人,较上年增长23.53%。公司在2022年组织了多场关于专利撰写、挖掘、布局、侵权等相关培训,通过建立合理的专利工作管理模式,提升了研发人员的专利申请质量。但相比2021年,2022年研发人员中硕博研究生占比由18.02%下降至16.05%,研发团队人才结构未来仍有优化空间。

5.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节能降碳,绿色运营。公司长期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绿色运营,在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中,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碳足迹核算及碳中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建立模型,快速估算基于“温室气体协议”范围一、范围二的厂内碳排放。围绕 ISO 14064 标准,公司筹备组织层面的碳足迹核查,通过识别主要能耗设备和工艺,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改造和节能降碳,并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的导入,把握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各厂房在设计建设期就规划导入分布式光伏系统。公司镇江工厂已连续 2021 年和 20222 年两年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 DEKRA 所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认证,分别确认其 2021 年和 2022 年全年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未来车型所生产和交付的所有产品取得“生产碳中和”认证,证明公司在碳中和能力方面已进入领先行列。此外,公司目前在国内的赣州、芜湖、重庆以及海外工厂和规划产能,都高度重视低碳甚至零碳生产。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2022 年 1 月,公司专项购买了助农产品作为公司春节福利发放,共计 40.5 万元。2022 年 9 月 9 日,为积极响应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发出的“同心共富工程”慈善募捐倡议书,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公司线上参与了腾讯江苏慈善专场活动及“99 公益日”活动,捐赠 3 万元善款,并在当日携公司定制的中秋礼盒前往镇江新区星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节日慰问。公司以扶贫为目的,设有帮扶车间。2022 年,公司共帮扶14个贫困家庭,物资折合共计125万余元。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汽车新供应链企业发展研究院】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