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晓病 | 马军:血液疾病防治已有巨大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

瞿依贤2023-07-05 12:1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瞿依贤 

经济观察报:血液疾病大致有哪几类?

马军:血液病包括良性血液病和恶性血液病,大致有贫血、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出血凝血疾病,血液淋巴系统遗传疾病等十大类。

恶性血液病就是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了,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淋巴瘤,发病率位列第一位,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在12万-15万左右;二是白血病,每年新发病例大约10万;三是多发性骨髓瘤,每年新发病例8万-10万;四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每年新发病例约8万。总体来看,血液肿瘤每年的新发病例在40万左右。

经济观察报:很长一段时间老百姓都是谈白血病色变,哪些因素会导致白血病?

马军:主要有四个因素,环境污染是第一大原因,占70%左右。装修是最主要的污染之一,还有汽车的尾气和石油的一些副产品,主要是苯。快干漆里面都含有苯,因此老年人、儿童不要住刚装修的房子,大约要6个月以后才能进入新的装修房间里。

第二是物理因素,主要是指射线,包括电子线、核辐射等。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远离辐射,常规放射检查对人体安全风险较低,但不要动不动就要求医生给你做CT、MRI检查,重复多次的低剂量CT有可能导致健康人患癌。

第三是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农药、化肥,一些化疗药物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的DNA,引起基因突变,诱发白血病。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遗传和基因问题。有白血病家族史,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有些家族成员会连续发生或隔代发生白血病,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知。

除此之外,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侏儒面容毛细血管扩张(Bloom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遗传疾病的患者,白血病发病率也较高。

经济观察报:靶向治疗时代,血液肿瘤的探索历程是什么样的?

马军:大家都知道全球第一个肿瘤标记的费城染色体的出现就是从血液病来的,正因为有了费城染色体,才有了今天的小分子抑制剂。

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研究出来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使费城染色体完全消失达到治愈可能。因此,2001年美国批准了酪氨酸激酶的一个小分子药物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不能治愈,但21年的无病生存可以达到88%的好疗效。第一个靶向的单克隆抗体是从血液领域诞生的,第一个免疫化疗药物是利妥昔单抗,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批准了利妥昔单抗上市,由此开创了免疫化疗的新纪元,使70%左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达到临床的治愈。

经济观察报: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发展,哪些血液病的临床治愈还有待提高?

马军: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一直是肿瘤领域研究治疗的先驱。以淋巴瘤为例,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除了化疗、放疗之外,还有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细胞药物等免疫治疗新型疗法。近年来也涌现了诸多新药,同时无化疗方案的出现,给更多无法耐受免疫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治疗选择,使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显著改善,淋巴瘤已成为临床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国淋巴瘤的防治在近20年来已经有了巨大进步,目前在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都有了淋巴瘤的亚专科。

但是,统计全国各地的淋巴瘤亚专科的5年无病生存率,中国明显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欧美国家5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60%-75%,我国北上广和中心城市的淋巴瘤5年无病生存率和欧美国家相差不大,在60%左右,但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5年无病生存率只有37%,远低于欧美国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地域广阔、规范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医疗、医药、医保、医美等大健康领域的人物、故事、资本,微信号:yixian-er,邮箱:quyixi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