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文
周子清拥有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戏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数十个头衔,但我记牢的只有一个——“戏曲人物画家”。
周子清,1966年3月3日,生于浦江县花桥乡大头湾村。在长达40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从海上戏画名家曲章富学习戏曲人物画创作,在主业取得不凡业绩的同时,“副业”亦开花结果,喜获丰收,迄今已在省内外举办个人戏画展10余次,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知情者说:“到底是从‘中国书画之乡’走出来的文化人,画起画来游刃有余,丝毫不逊于‘唱做念打’。”
艺术家需要多方面的素养。身为戏曲家的周子清出版过多部诗集和书画作品集,可见他的涉猎之广。2023年10月15日下午,由南开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中华诗教国际论坛在南开大学海冰楼举行。我应邀出席并作发言,提出了要跳出“中华诗教”来看“中华诗教”的主张。如果一位诗家或词家,只知吟诗作词,而对诗与生活的关系、诗与书、画、印的关系一无所知,那么他的成就会十分有限。与我一同出席中华诗教国际论坛的著名学者郑培凯教授作了题为《昆曲与中国诗教的展现》的发言,他列举了昆曲中的中华诗词元素,来证明戏曲是承载关传播中华诗词文化的一种好形式。联想到周子清的戏曲人物画,可谓是源于生活的生动案例。
以诗词来教化人和以书画作品来教化人,是一脉相承的。戏曲艺术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它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作为以戏曲立业的国家一级演员,周子清在“唱做念打”之余,醉心于瀚墨丹青,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自由切换,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游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乐章。
我在寓居金华期间,曾邀曲章富、周子清师徒二人到我的画室“藏青阁”作画。我调杭州工作后,周子清应邀来我的画室“山水居”作画。因为从生活中来,从职业感悟中来,他的戏曲人物画很接地气,成为其自身戏曲艺术实践的生动写照。
学戏,唱戏,演戏,导戏,画戏,周子清认为画戏比唱戏还难。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经过正规的科班学习,演戏就有“章法”可循。画戏曲人物,其实是画戏曲的情节,或者说是对戏曲以笔墨的形式进行再创造。如不懂戏,即使技法再好,也很难表现戏中人物的神态。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懂戏,但是不懂绘画技法,想画好戏画,也非易事。
戏曲人物画之所以难,是因为要靠画家用现场瞬间的顿悟去捕捉,不容犹豫或迟滞。
戏曲表演有独特的表演程式,戏曲的程式与绘画表现是有差异的。周子清画速写的时候直接把人物的脸部表情省略,画个圈圈,快速用一根线条把身段动作的肢体语言在表现的瞬间截取。画戏曲人物亮相定格是容易的,但要画出行动的瞬间就难了,难就难在像摄影家的抓取瞬间。周子清常常把最深刻最精彩的场面在脑子里印下来,快速度勾划形象,抓住感觉,加以自我想象发挥,以期在“像与不像”中生发出别样的意韵。
“艺术必须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染他人,要抓住戏剧矛盾冲突的一个点。抓取戏曲人物的表情、情感和情绪,体现其精气神。譬如说在同一画面上画三个戏曲人物,表情各异,姿态不一,要着力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周子清如是说。
画戏曲人物不能跟舞台上的程式一样,要点到为止,以一代十,以简驭繁,以虚写实,变形取神,得意忘形,画家要找到美术与戏剧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把共同的审美点糅合在一起。
在梦想召唤之下,让艺术走向社会生活的广阔舞台,走向广袤世界,用心去寻找真正的艺术,用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戏曲天地”。自古以来不乏其人,比如王羲之之兰亭雅集,苏东坡之承天寺夜游,袁中郎之虎丘听歌。张宗子之湖心亭看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经过艰辛的孤独跋涉才能拥有内心的富有,抵达繁花似锦的诗和远方。
戏曲人物画里为什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那是因为戏曲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戏曲艺术和中国画艺术一样,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数像周子清那样的专业演员用毕生精力去发展、完善戏曲事业,而观众和票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任何一种根植于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不能与中华传统文化割裂开来。戏曲家画戏曲人物画,并非是“抢了画家的饭碗”,而是拓展戏曲艺术,完善自我艺术人格的需要。
周子清在省文代会上应邀演唱浦江山歌,那雄浑、嘹亮的嗓音,仿佛将与会者带到了浦江西部的深山里,在山与山之间扯开喉咙呼唤彼此。在他的山歌里源于“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影响遍及浙中、浙南、浙西和江西、福建的大部分地区,是浙江婺剧的主要声腔之一。因为它发源于浦江,故称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菜篮曲又名踏歌,曲调自由,歌词不一,顺口溜唱,一歌一和。南宋吴渭在《田园杂兴》一诗中对乡间唱踏歌作了生动的描述:“土膏初动雨初收,草径芳亭趣最幽。坐睡略醒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闾游。” 可见浦江踏歌早在宋代就已盛行于民间。
我曾与周子清同时当选为浙江省文代会代表。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朋友聚会,只要有周子清在,就会掀起一波文艺活动的高潮。他不但善演,善唱,而且善写,善画,这使得他与一般的戏曲家拉开了差距。他用浦江山歌演绎的日常生活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2022年9月,他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录取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访问学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左至右:周子清、楼含松、骆献跃、吴重生、方汶,在浙江省文代会上合影)
“信手拈来即佳构,随心点染亦倾城。江南自古多才子,戏画人生独子清。”——这是施怀德先生题《周子清戏曲人物集》的诗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相信国家一级演员周子清能借用神笔马良之笔,画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画,让戏曲人物画的教化功能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