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广钊系协鑫能科副总裁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贫困加剧等全球性挑战,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核心,推动和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逆势而上,虽然面临一些阶段性的挑战,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依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最新数据,继今年6月突破13亿千瓦后,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当前在全球气候治理及能源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是,中国新能源企业供应了全球50%的风电和80%的光伏设备;中国光伏技术全球第一,已率先实现平价上网,正迈向低价时代;高效安全长寿命储能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全球第一。二是,中国累计安排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超过12亿元,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
今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目标争取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期,能源结构更低碳、能源供应更安全、能源利用更高效等要求,也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球能源向低碳、零碳转型密不可分。
协鑫集团以绿色能源科技创新驱动,在“双碳”国家战略背景下打造全新的科技协鑫、数字协鑫、绿色协鑫,已经发展成为集风光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多种新能源、清洁能源与数字能源产业新生态并存,硅材料、锂材料、碳材料、集成电路核心材料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低碳能源科技企业。
创立33年来,协鑫集团坚持以科技兴企,每年将营业额的3%投入科技研发,取得各类专利发明、知识产权近3000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0多项。协鑫在光伏领域原创GCL法多晶硅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首倡并助推光伏上网从高价走向平价与低价时代;拥有颗粒硅、钙钛矿、半导体、正负极材料等一系列引领行业迭代发展的颠覆性零碳前沿硬核科技;是中国成立最早且最领先的民营电力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同行业领先;拥有完整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承接国家重大科技02专项,是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核准且国内少数几家在集成电路专用电子级多晶硅、12英寸大硅片、大晶圆领域具备相关“中国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及生产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面向未来,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排头兵”,如何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协鑫有三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与互相融合
首先,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让源网荷储升级耦合,就必须推动“硅链”和“锂链”的双链融合,以光储充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强化新能源产业的智慧作用,增强其竞争力和创新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在推动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其次,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和新能源的“稳定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向电力系统输送电力,完美地补上了新能源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短板,解决了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网动态平衡。在此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储能打开了广阔空间,储能将重塑电力系统多端互动、超级融合的物理形态。
随着新型储能材料的技术研发和投产,未来2年至3年,储能行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认为2024年储能发展将进入元年。协鑫集团专注于科技创新,将重点放在材料、制造和应用的整合上,已构筑从上游锂矿资源、正负极材料,中游电芯制造、电池簇、PACK、BMS/PCS系统,到下游多元场景的储能电站等一体化产业链。
再者,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光伏产业已实现平价,并将引领我们进入储能、光储、光氢平价的新时代。绿电、绿氢和绿醇的发展将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力量,它们将在新能源产业的协同、拓展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起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二、新能源产业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17年前,协鑫集团开启了第二次战略转型,进入当时技术门槛更高、技术和市场都被外资巨头长期垄断的上游多晶硅行业。当年正是依靠科技力量,协鑫实现了弯道超车。多年来,凭借科技上的硬实力,依靠“专利+自建工业硅+成本”优势,铸就协鑫发展的护城河。有一句话,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经常讲,“再穷也不能穷科技”。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我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023年,协鑫光伏材料FBR颗粒硅每千克最低电耗降至14度电以下,在COP28上发出“全球光伏产业链最低碳足迹发展方案与倡议”。颗粒硅每千克碳足迹经中法机构认证,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保守估算,可降低光伏全产业链碳排放28%,助力相关产品有效应对未来全球低碳贸易竞争。协鑫推出光储充算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实现了光储融合、桩网互动,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全液冷超充,凭借600KW最大输出功率,实现“一秒一公里”极致充电体验,持续供给强劲绿色动力。今年12月,协鑫光电2048cm2钙钛矿叠层组件研发效率跨越26.34%,再度打破世界纪录。与此同时,伴随着朱雀二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钙钛矿进入太空测试。
现在,新能源产业正通过应用场景创新、发展模型创新,走进千行百业、各个领域。放眼未来,新能源的技术革命、场景革命、数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势,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电力电子、传感物联、全环境仿真平台、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将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三、数字化转型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双碳”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和机遇,而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数字化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趋势,数字化转型是能源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协鑫遵循“把企业建在数字土壤上”的数字化转型思维,全面聚焦能源与算力嵌合互融,端对端打通“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全面构筑“电力+储能+算力”产业融合新生态,驱动新型生产力建设。2023年8月,协鑫建成全国首个面向垂直行业场景的能源智算中心并上线运行。12月6日,我们第二个千P级AI集群——协鑫智算(上海)中心在宝山正式揭牌运行。
在数字能源的带动下,新型储能与电力、算力的耦合,是储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一次重大飞跃:经由储能的有效调节,电力与算力双向赋能,源网荷储智慧协同,统筹电力大数据、气候气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精准映射、全面感知、智能优化、互联互动,新型电力系统因此更加柔性灵活、安全、高效、友好。未来,协鑫将把数字化能源作为战略重点,并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来提升竞争力。
整体来看,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
站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点,协鑫集团以零碳“链主”思维,践行头部企业担当,将抓住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以清洁低碳为方向、促进合作为抓手、推动能源转型为己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方案。
(本报记者郑晨烨据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