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22期)丨国务院审议通过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新高;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李德尚玉,实习生黄婷婷,胡耀丹2024-01-10 09:18

2024年,中国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以及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键。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国务院审议通过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新高;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四部门发文推动EOD项目创新发展。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国务院审议通过碳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就《暂行条例草案》征集意见。《暂行条例草案》经修改并审议通过后,将构成碳排放交易相关规章等的制定依据及纲领。

生态环境部此前表示,《暂行条例草案》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配额分配、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配额清缴以及交易运行等机制做出统一规定,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的制度,更好防范市场运行风险,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暂行条例草案将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构建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有助于解决碳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新高

国家气候中心2024年1月3日发布消息称,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7℃,较常年(9.9℃)偏高0.8℃,为1961年以来最高,打破2021年10.5℃记录。

2023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至1℃。山东、辽宁、新疆、贵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内蒙古、广西等13个省区市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共有12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5毫米,较常年偏少3.9%。全国共有5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会呈现频发、广发等趋势。未来全球气候行动尤为关键,要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确保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3、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1488家绿色工厂、104家绿色工业园区、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上榜本批次名单;按照2023年度动态管理要求,将前七批绿色制造名单中的9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移出绿色制造名单,46家单位变更名称。通知同时提出将面向绿色工厂试点推行“企业绿码”,对绿色工厂绿色化水平进行量化分级评价和赋码,直观反映企业在所有绿色工厂中的位置以及所属行业中的位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制造名单对行业而言具有示范作用,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地实施绿色转型。“企业绿码”是对绿色工厂绿色化水平进行量化分级评价的有效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提高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4、四部门发文推动EOD项目创新发展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EOD模式是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增值反哺、统筹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体化实施、可持续运营,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关联产业经营收益,以产业增值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这一模式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

根据文件,各地在编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方案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切实解决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实事求是,不贪大求全、不生搬硬套,确保项目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坚持增值反哺,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坚持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产业开发价值,产业发展增量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做好项目遴选和测算,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此外,要坚持整体实施,坚持市场运作,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项目实施的合规性,不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区域实际,依法合规探索政策、机制、措施等创新实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领域推进EOD模式,可以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效保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件的发布也将有助于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EOD项目创新发展。

5、火电项目排放环评指南(试行)公开征求意见

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火电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为做好统筹衔接,确保核算边界与结果既统一又有可比性,指南将核算边界分为主要边界与其他边界两类。

考虑到目前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末端减排技术措施应用较少,非正常情况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指南明确仅核算建设项目正常生产运行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若建设项目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无法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则不能纳入此部分温室气体的减排量。指南要求火电项目按现有项目、拟实施建设项目、“以新带老”、削减替代等情形汇总项目建设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情况,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结果要按照主要边界和其他边界分别统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指南为火电行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和减排策略,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火电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指导,有助于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

6、四部门发文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

1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建立健全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参与需求侧管理以及市场交易机制,优化完善辅助服务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车网互动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频次和规模,探索各类充换电设施作为灵活性资源聚合参与现货市场、绿证交易、碳交易的实施路径。

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充电峰谷电价机制全面实施并持续优化,市场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加大力度开展车网互动试点示范,力争参与试点示范的城市2025年全年充电电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私人充电桩充电电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式电化学储能资源的潜力通过试点示范得到初步验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车网互动可以释放电动汽车作为灵活性资源的潜力,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调峰能力、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电动汽车用户经济收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参与到电网互动中来,将为构建绿色、智能、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贡献。

7、202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2023年12月29日,202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双碳”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研讨会在中国气象局科技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15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绿皮书”)。

该书强调,全球气候危机的形势愈演愈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空前的巨大挑战,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任重道远。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引导地方、城市、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落实“双碳”目标的合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和紧迫需求。气候变化绿皮书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行动。

8、上海率先出台绿色转型地方立法

《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于1月1日起实施。条例提出能源发展绿色转型“三条路径”。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持火电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降碳改造,促进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氢能、合成燃料、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

二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和微电网,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设虚拟电厂。

三是支持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完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发电主体按照规定与同一配电网区域的电力用户就近交易。

条例鼓励绿色消费与出行,支持消费者优先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拓展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完善生活垃圾管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落实禁限一次性用品的有关要求,推进包装物减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条例》从法规层面确定了上海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基本框架,为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绿色转型进行地方立法。

二、绿色金融周报

1、亚开行14.3亿美元贷款支持中国气候行动

1月3日,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与中国财政部为2023年的七个项目签署了贷款协议,总额达14.3亿美元。这些贷款将用于支持中国的气候行动,相关项目包括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机构能力,推动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中国几大江河流域生态补偿发展,支持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系统和节能型建筑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

据悉,2021年至2025年期间,亚行与中国合力探索新型和创新融资模式及干预措施,通过绿色融资、蓝色融资、绿色复苏、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和区域卫生安全等领域的规划项目力争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合作。“区域迁飞区倡议”即是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倡议的最新例证,该倡议旨在治理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些湿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14.3亿美元的贷款额度显示了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在气候行动和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视。项目以促进高质量绿色增长为核心,尤其重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2、广发银行落地航空租赁业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项目

近日,航空租赁业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国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绿色国际银团项目”成功落地,广发银行深圳分行是唯一一家参与银团的境内金融分支机构。

项目对标亚太区贷款市场公会颁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社会责任三个方面选择关键绩效指标,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贷款资金方面,专项用于降低“国银航空”机队的碳强度,提升节能型飞机比例,实现每座位燃油效率提高 20%-25%的目标;在贷款利率方面,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新一代飞机占比”等指标挂钩,达到既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享受相应利率优惠,引导企业通过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本次项目落地不仅在航空融资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广发银行积极拓展“飞机租赁”绿色金融业务,助力航空业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3、中欧《共同分类目录》存量绿色债券清单发布:新增9只绿色债券,总规模256亿元

为持续提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共同分类目录》)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近日专家组按《共同分类目录》开展了对2023年11月银行间市场新发行绿债的贴标工作。

本次贴标工作共筛选出9只(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活动)绿色债券,总规模256亿元人民币,其中有5只在发行时已认证符合《共同分类目录》。本次新增的9只债券中,6只为11月新发行债券,总规模56亿元人民币;3只为11月前发行的存量债券,分别为21进出绿色债01、22进出清发绿债03和22进出绿色债02,是首批纳入清单的政策性银行债,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发行人聘请的认证评估机构按照《共同分类目录》出具了标准符合性评估报告,是首次针对《共同分类目录》的评估报告。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对我国存量绿色债券进行贴标的工作,是扩大《共同分类目录》使用场景的重要创新,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4、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3)》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3)》。该课题组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针对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进行分析评价。

此次发布的报告在指标体系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共分为综合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能源转型指数、交通绿色发展指数、新能源上市企业科创指数五大一级指标,以及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一般工业固废处理率、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新能源上市企业研发费用等近二十个三级指标,从城市发展水平与基础、绿色发展水平、能源转型、绿色交通、新能源企业等重要维度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价。

报告在考虑数据的可达性及代表性之后,选取了20个重点城市作为样本。同时,报告还纳入了部分城市的实地调研内容,以求在统计数据之外,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有更深入、直观的认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报告从数据分析出发,深入揭示了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政策建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净零碳城市建设蓝图。

5、深交所发布《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白皮书》

2023年12月29日,深交所发布《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白皮书》,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要求,结合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分享深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实践及优秀案例,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意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建可持续发展良好生态。《白皮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情况,二是2022年度深市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优秀案例,三是交易所实践及相关工作安排。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白皮书》立足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深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分享了深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优秀案例,对推动企业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更好服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德尚玉,实习生黄婷婷,胡耀丹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ESG】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