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青年就业和灵活就业政策保障如何破题 | 两会观察

远山2024-03-05 18:23

远山/文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更好解决民生就业问题,依然是被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要达到1200万人以上,报告还着重强调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分类完善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这一战略抉择不仅体现了政府稳经济、惠民生的决心,也揭示了当前就业市场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青年就业和灵活就业“难”在何处

青年就业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突破1179万人,巨大的供给压力给青年群体就业带来了严峻的竞争。

同时,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即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错配,部分专业领域供过于求,而新兴行业和技术岗位则面临人才短缺。

比如,生成式AI方兴未艾,尽管2018年,我国首批35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但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400万,人才供需严重不匹配。

与此同时,灵活就业形态涵盖了外卖员、快递员、自由撰稿人等多元角色,已成为吸纳大量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但这一领域同样存在明显的痛点,比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不足导致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风险。同时,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职业发展路径不明晰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制约了灵活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教育改革不应“重理轻文”

面对上述困境,政府提出的优化举措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持续加大对青年就业培训和教育改革的支持,引导教育资源向市场需求靠拢,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

去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优化调整高校20%学科专业布点,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对此,我认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不应“重理轻文”。

去年以来,一股围绕“文科理科孰优孰劣”的讨论又在网络兴起,部分论者表达了“百无一用是文科”的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

就拿文创行业举例。随着生成式AI的推进,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的资源链接与整合手段,极大降低了文创产业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文创市场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独立游戏开发到网络文学创作,从数字艺术设计到在线教育内容制作,每个细分领域都意味着新的商业机遇和价值增长点。

由此,对文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激增。文创产业侧重于人文素养、审美洞察、情感表达和故事叙述等方面的能力。文科背景的人才凭借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敏锐的艺术触觉和卓越的创新思维,在这个科技赋能的文创新时代里,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未来的教育改革,应当更注重“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走入所谓“重理废文”的误区。

着重解决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盲点

要解决灵活就业的痛点,还需要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逐步将各类灵活就业人群纳入社保覆盖范围,确保他们享有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对此,多地已经采取相应举措,符合条件的快递员等灵活就业者,可以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可以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岗位补贴。

不过,在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的政策覆盖层面,仍有不少待完善之处。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曾申请“4050灵活就业人员补贴”(女性40岁以上、男性满50岁以上的下岗协保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按规定,如申请人符合条件,可以领取一定标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补贴。

然而,他的申请最终被驳回,理由是虽然其年龄、当前就业状况符合要求,但当地这一政策针对的帮扶对象,必须是工商业个体户或打零工者,他目前是自由撰稿人,不符合要求。

作为自由撰稿人,朋友在同行竞争激烈、稿酬波动大的环境下,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压力不容小觑。

若将政策受益范围局限于工商业个体户和打零工者,忽视了如自由撰稿人这样同属于灵活就业、且处于生活与职业转型双重压力下的群体,无疑是制度设计上的一个盲点。

除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多元化用工模式,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工具,减轻企业雇佣青年人尤其是首次就业者的负担,同时鼓励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灵活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强化就业政策,特别是青年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保障,是稳中求进的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青年就业和灵活就业的重视,旨在构建一个包容性更强、活力更足的就业市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改革、普惠性更强的就业帮扶等,才能有效破解当前就业难题,为青年和灵活就业者筑牢保障网。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