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兰玉:建议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

陈姗2024-03-05 21:2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经济观察网记者3月5日从河钢集团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兰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题为《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是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环保绩效全面创A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2月20日,全国共有125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涉及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0%以上。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正处于由规模经济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王兰玉表示,在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将成为塑造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因此,王兰玉认为,需要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达到新高度,并将超低排放实施的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的成果,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低碳钢铁产品品牌,充分释放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优势,为我国低碳发展贡献“钢铁方案”。

基于此,王兰玉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其一,加快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试点建设。一是推进钢铁与城市发展减污降碳深度融合,加快开展顶层设计,出台钢铁工业产城共融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推动钢铁工业固废、水、热与城市的高效协同;二是打造一批集工商业功能、创意内核、教育培训等多业态有机融合的工业转型示范区,着眼于未来产业布局,推动钢铁工业向高端制造、数字产业、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转型;三是加强转型金融支持,做好行业转型路径标准和制度的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提高金融服务效能。

其二,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的支撑体系。一是当前对在电力交易市场购买的绿电(绿证)实施电价补贴,并结合实际,研究将绿电指标纳入环保绩效考核范围;二是充分发挥钢厂规模化电力消纳优势,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自有煤气发电+储能高效协同”的“源网荷储”智慧化供能系统,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三是推进电解水制氢等绿氢生产项目和制氢加氢一体站;四是加快建立生物质资源的收—储—运保障体系,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有效、稳定供应,利用农、林发达地区生物质资源优势,推动生物质高炉喷吹技术攻关和工程推广。

其三,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钢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一是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快研发基于共同标准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中心、多平台”的低碳排放钢铁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国内平台互认并形成合力,满足产业链下游对产品碳足迹、低碳排放产品认证的要求;二是依托平台为钢铁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合规收集整理关联行业相关数据资源,适时组织开展同行评议、交叉验证以及数据溯源性核验,支持建立中国特色的商业化钢铁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三是加强对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低碳排放产品相关管理制度、认证规则的研究,推动与主要贸易国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的衔接互认,充分发挥低碳钢铁材料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其四,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试点建设,提升碳数据质量。一是鼓励部分省市开展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及低碳标识认证试点建设,加快建立钢铁产品碳足迹登记存证制度,研究制定钢铁低碳排放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办法,形成首批低碳排放钢铁产品目录,为钢铁材料低碳价值转化提供基础支撑;二是鼓励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碳排放管理,建立全过程碳排放管理体系,实现碳管理体系与生产现场的融合发展与提质升级;三是推动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的自动采集,搭建统一的碳排放因子相关检化验标准流程,逐步扩大全国碳排放在线检测试点的覆盖范围,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及可靠性,全面支撑钢铁材料碳足迹评价。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