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最近,除了AI(人工智能)概念之外,氢能概念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在最近的几个交易日中,氢能概念股表现十分抢眼,板块内多只个股曾连续涨停。
从消息面上看,多项利好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在2024年初的密集发布,是促成A股氢能概念火爆的原因之一,根据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全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688339.SH)董事长张国强看来,氢能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张国强也带来了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张国强表示,从氢能横向投资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显滞后,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那么,氢能产业目前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现阶段投入氢能产业的主要风险和机遇是什么?如何看待氢能产业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 张国强)
针对上述问题,经济观察网记者与张国强进行深度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
氢能产业面临的挑战
经济观察网:你提出要加快氢能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那么,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国强: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向纵深推进,当前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行业规模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是绿氢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价格偏高。
在目前已获批的5大城市群41座城市中,四年示范期内合计计划推广仅约3.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年均推广量不足万台。另根据《麦肯锡-氢洞察力2023》统计,2022至2023年度,全球氢能已公布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3200亿美元,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37%、15%、14%,中国总投资额为18亿美元,占比不足6%。
同时, 氢气来源范围小,制氢规模不足,尤其是绿氢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氢气供应不足,氢气价格偏高。此外,氢能储运以高压气态方式为主,储运效率低,加氢基础设施等不健全,也进一步阻碍了氢能产业发展。
针对上述挑战,我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对标郑州、北京、上海等,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继续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能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此外,建议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
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方能有效降低绿氢成本。
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
经济观察网:在推动氢能产业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如何突破氢能产业发展瓶颈,你又有哪些建议?
张国强:氢能产业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尚处于商业化示范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企业规模小、盈利难,政府和氢能产业生态系统上的企业需要更好地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适当支持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给予氢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推广应用奖励,提高环保约束等,支持氢能产业的绿色规模化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如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中,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可以加大氢能技术的研发力度,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经济性,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最后,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经济观察网:如何看待氢能产业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
张国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已出台氢能国家战略,加大氢能投资力度,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在我国,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其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此外,氢能作为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将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氢能产业的机遇和风险
经济观察网: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您认为现阶段投入氢能产业的主要风险和机遇是什么?
张国强: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在政、产、学、研、用、资本等方面的高效协同下,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持续努力下,已形成涵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各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氢能应用端呈现氢交通先行,氢冶金、氢化工、氢储能等多元应用示范同步开展的新局面。但整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投入氢能产业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其中面临的主要机遇包括:
一、市场前景广阔。氢能对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氢能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将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氢能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二、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和奖励。企业和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红利,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
三、技术创新机会多。氢能产业链长,涵盖制、储、运、加、用和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各环节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同时,氢能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则包括:首先是技术风险,虽然氢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短期内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可能导致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市场风险,目前氢能市场需求仍需培育,企业和投资者需要面对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风险;另外则是政策风险,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经济观察网:你也提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氢能领域,应如何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升级?
张国强:在氢能领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升级。
首先,积极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构建国际氢能创新链、产业链。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氢能标准化活动,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沟通与合作,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为未来发展国际氢气贸易及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外碳市场政策影响奠定基础。
再次,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合作。同时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