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人大代表王臻:完善财税、绿色金融政策,帮助纺织企业减少低碳产品开发成本

阿茹汗2024-03-06 17: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阿茹汗 “当前,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绿色贸易壁垒已落地实施,产品碳足迹正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国际供应链的通行证。在此趋势下,我国纺织行业在碳足迹核算规则、背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在面临诸多挑战。”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控股集团总裁王臻向经济观察网介绍了纺织行业面对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针对此,今年两会期间,王臻也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行业双碳服务平台建设,助推纺织产业安全绿色发展的建议》。

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首次提出建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该机制认为,某些产品在生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产品进入欧盟时,需要向欧盟额外支付一笔款项,其数额与产品制造时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相关。该机制从2023年10月起生效,过渡期持续到2025年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国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金额,约占欧盟进口比重的32.3%(自欧盟外国家进口)。中国是欧盟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来源国。

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纺织品的价格和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王臻认为,产品碳标签是引导和促进企业绿色生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中国纺织品企业来说,如何科学地给产品贴上可信的碳标签、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也是普遍面临的挑战。

对话

经济观察网:你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纺织行业在碳足迹核算规则、背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面临挑战。具体的挑战有什么?

王臻:在我看来,首要的挑战是中国纺织行业缺乏本土化的背景数据库。产品的碳足迹评价依赖于背景数据库,数据库的质量也决定着评价结果的质量。但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背景数据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并且长期掌控着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这些数据库在开发过程中,也多是基于本国或者本区域的数据,其中关于中国的数据寥寥无几。

例如,Ecoinvent数据库(产品碳足迹评价中较为常用的数据库)中的中国数据占比不足4%,且多数数据的时间过于老旧,在技术代表性、地理代表性、时间代表性等方面,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的当前情况,不适用于我国企业。

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也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因此任何缺少中国本土化数据的背景数据库都不是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数据库。所以在我看来,建设符合国际规范和中国国情的本土化背景数据库,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然要求。

经济观察网:针对这样的情况,你认为有哪些解决办法?

王臻:我建议将纺织行业本土化的背景数据库纳入到工业本土化背景数据建设任务中,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牵头并联合各专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等共同推进。

202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牵头成立了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平台,帮助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支持行业“双碳”标准体系的建设。我也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将纺织品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到重点支持项目的范畴,推动平台服务承载能力和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帮助更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此外,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支持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并对平台安全技术选择与安全管理建设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支持。

经济观察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给中国纺织企业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王臻:在“双碳”的背景之下,产品碳足迹评价正在成为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探索产品减排的基础工具。但对于企业来说,这又是一项不小的成本负担。一方面,单个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价格虽在缓慢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据了解,单个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市场价格在2万元以上,而且还会因为测算边界、测算工作量的不同而定价不同;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对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服务需求较大,作为典型的非标产品,纺织产品种类繁多,企业还需要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品种、生产原料和工艺,这些变化都会增加对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的需求次数。与此同时,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在行业被广泛应用,采用此种模式的企业对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需求次数也远高于其他企业。

由此可见,扩大低碳产品供给而增加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投入,会使得企业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增加,进而降低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我也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完善相关财税、绿色金融等政策。比如,扩大财税优惠政策支持范围,将产品碳足迹评价服务纳入政策支持的范围,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消费新闻部主任
专注快消、健康行业报道,深度聚焦产业、公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