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商要情(3.25—3.31)

种昂 刘佳源 孟垂宇2024-03-31 19:3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刘佳源 孟垂宇 1.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调研时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25日至26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到泰安市、滨州市,深入企业、项目现场、产业园和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调研。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在泰安市,林武察看了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现场,听取肥城储能产业和未来产业城建设规划、压缩空气储能工艺流程及项目进展等情况介绍。在滨州市,林武调研了瑞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长威电子有限公司、山东宏灿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亨通(惠民)电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深入企业生产车间、成品车间、实验室、产品展示区,了解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情况。

调研中,林武指出,做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内需,有效发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不断释放内需潜力、畅通经济循环。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要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抓住机遇,支持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强化政策保障,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迎难而上、攻坚突破,奋力夺取“开门红”。

2.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到2035年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鲁台交流合作和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等相关情况。此次发布会透露,山东省将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做大做强,到2025年,吸引台资、关联内外资企业300家,合作区建设全面起势,亮点特色突出,成为台资集聚的新高地;到2035年,打造先进制造、食品医药健康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合作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2月9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合作区打造成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对台经济合作优势平台、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平台、国家战略政策承接平台。意见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包括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聚焦、提升承载能力、开展精准招商、鼓励科技创新、扩大对外贸易、拓展内需市场、打造绿色园区等。

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区建设,3月27日至29日,济南市政府、山东省台办将举办以“深化开放 融合发展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会”。

提示:山东是祖国大陆与台湾交流最频繁、合作最紧密、成果最丰硕的省份之一。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三大经贸活动之一,是“北方地区历史最久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盛会”,至今已经举办了27届。

3..山东交出碳市场两个履约周期“高分答卷”参与交易企业数量、交易额全国第一

碳市场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政策工具,目前已平稳运行近3年。3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东省履约企业、履约配额均全国最多,履约任务最重。通过山东全省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的履约任务。

2023年是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年,山东省履约率为100%;共有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量7169.08万吨,交易额46.66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

随着履约任务的推进,山东省重点发电企业碳排放管理意识增强,碳排放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开展燃煤含碳量实际检测的比例达到了99%以上。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因碳资产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碳排放量核算值大、配额缺口多的问题目前基本解决。在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基准值加严,配额收紧的情况下,全省配额盈余企业由第一个周期的146家增加到186家,配额缺口企业由174家减少到128家,全省配额总体盈余,履约形势整体向好。

提示:山东传统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亟须改善,面临的“双碳”压力巨大。从第一个履约周期到第二个履约周期,山东省推动一批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强度高的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提高了全省煤电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4.山东到2030年将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人以上 构筑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

3月2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力塑造高标准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山东省推动技能山东建设、构筑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紧贴工业经济、山东制造,深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改革,锻造了大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山东技能人才队伍呈现总量大、发展快、层次高三大特点。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494万人,居全国前列;技工院校215所、在校生45万人,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2023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31.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0万人。

去年底,人社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技能山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等4个方面进行共建共促。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表示,山东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技工大省、技能强省,建设技能型社会。预计到“十四五”末,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到2030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人以上。

提示:山东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大类,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山东省将进一步推动技能山东建设、构筑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

5.山东首部黄河保护地方性法规7月1日起施行

3月27日,记者自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首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对适用范围作了规定:本条例所称黄河流域,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菏泽市、济宁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南市、德州市、淄博市、滨州市、东营市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

《条例》共11章90条。其中,在黄河保护法确定用水定额、取水许可审批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了规定。要求黄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对制定和调整本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黄河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等作了规范;明确了黄河水量调度权限和应当采取处置措施的情形,同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水权交易等作了规定;与黄河保护法做好衔接,对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制度等作了规定。

提示:《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作为山东省黄河流域一部具有统领性的重要配套地方性法规,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种昂 刘佳源 孟垂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资深记者
关注石化、钢铁、机械制造以及山东地区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