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义务教育势在必行

屈宏斌2024-04-25 10:26

屈宏斌/文 2024年一季度GDP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3月份的工业,消费和出口增速有所回落,经济仍面临着下行压力,扭转社会预期偏弱的局面亟待更有效的政策支持。除了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也应该更果断积极扩张助力增长。在诸多财政选项中,增加教育投资既可以在短期内拉动有效投资需求,又有利于长期内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支持,对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均有显著效果。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加教育支出会通过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提振总需求进而达到稳增长的效果。

从长期角度来看,一方面教育支出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抵消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逐步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也要求科研、教育的投入加大,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换代从而为创新经济提供人力、智力支持。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1年会提高人均GDP增长率0.6个百分点左右。

国际经验表明,对于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教育投资中投入少,而经济和社会回报较高的领域主要是基础教育:

首先,对婴幼儿及孕产妇(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营养补助。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直接对成年后的劳动生产率有重要促进作用。例如,婴幼儿时期身高较同龄儿童均值每低1%,成年后其劳动生产率将会降低1.4%。同时,普及并加强对3—6岁儿童学前教育,且针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尤为重要。美国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算学前教育的投资—经济回报比率约为1:16,意味着学前教育是投资回报最高的教育支出方式之一。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010年以前维持在0.01%—0.05%之间,此后逐年增加,近年来增至0.25%,而欧盟各国普遍在0.5%左右。鉴于中国城镇地区学前教育已经与发达国家地区相当,财政支持应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

其次,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国际经验显示,高中教育的普及是一个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条件之一。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中学入学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人均GDP增长0.0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统计,世界上一共有70多个国家实行了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其中不乏一些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我们的国家早已实行了10年以上的义务教育。我国在2011年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该是时候把义务教育延长至高中阶段,为产业升级和发展科技密集型的未来产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我们认为中国现有财力是完全可以实现12年义务教育。北京大学的一项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全国平均1.02万元,如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即让每年2000万的初中毕业生每个人都可以进入高中阶段,所需额外财政支出为2000亿元每年,约占GDP的0.15%左右。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如韩国等的经验,先从偏远、农村地区开始,这样一开始对财政的压力也不会过大。

综上所述,目前财政对教育的支持,从数量上和结构上都有提升的空间。首先,总体来说,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上仍处于低水平。202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4.8万亿,占GDP比例4%。该比例不仅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5%—6%水平,较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6%左右)等亦逊色不少。更重要的是,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的结构上,应该更向基础教育,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倾斜。因为这些领域内投资少而回报高,能够显著、普遍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不论是从覆盖面,还是从质量上均有待提高。这和财政支出支持密不可分。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精准有效,投资重点应从铁公机转向人力资本,这不仅是增加有效投资扩内需所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屈宏斌】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