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为哪般?

汪青2024-05-07 22: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净息差压力下,继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收紧大额存单额度外,多家银行于近期陆续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由于灵活性强、利息高等特点,智能通知存款曾备受储户青睐,一度被视为银行揽储利器,如今突然下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后续是否会有更多银行跟进?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5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产品存在高息揽储嫌疑,并可能干扰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因此,展业需要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同时,从银行自身情况来看,近年来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银行下架这些产品有助于缓解整体负债成本压力。在银行压负债成本的背景下,预计会有更多银行跟进,存款产品利率也有较大下调可能”。 

密集下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7日,包括光大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的公告。

具体来看,光大银行公告称,签约光大银行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已滚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转回至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解约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银行还表示,从5月15日起,若客户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统将自动分段计息并将协定利率调整为1.15%。 

渤海银行公告称,该行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将于2024年5月1日起自动终止,终止后存量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统一变更为“通知存款+”产品。 

广发银行表示,将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含赢在益添系列相关产品),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 

大连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7天进行通知预约 

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智能通知存款实际上是通知存款的升级版,普通通知存款需客户事先指定“1天通知存款”或者“7天通知存款”,如果存款时间超过7天而选定的是“1天”类型,收益就有所减少;选定“7天”的类型而不足7天取出,只能得到活期利息。而“智能通知存款”会在月底根据客户每天的实际余额,自动为客户在每个时间段选择“1天”或者“7天”最合适的类型,无需客户进行预设指定。 

“说白了,这类产品结合了通知存款和定期存款两边的优点,储户在享受较高利息的同时,还能拥有活期存款的便利性。兼具自动选择最优利率的功能,储户无需手动操作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以往银行对这类产品的推广和宣传相对较多,因此一直备受储户青睐。”上述理财经理说。

据悉,正是智能通知存款这种兼具通知存款和定期存款的特点,也让其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并且高利率也会引发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比如某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利率,但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市场秩序等,因此也受到监管部门关注。 

实际上,在2023年5月,监管部门就对银行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要求调整,其中,国有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同时,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此后,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暂停办理相关业务。 

压降负债成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多家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除了从合规要求考虑外,银行压降自身经营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是净利息,而净息差是指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用以衡量银行生息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净息差也是银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标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与年初相比降低0.05个百分点,首次跌破1.7%关口,创近年来新低。此外,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受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预估2024年第一季度净息差较2023年收窄10~15BP。 

对此,周茂华表示,净息差压力主要与近年来特殊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一方面,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上升,负债成本走高;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同时,也受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资产价格走弱等影响。 

“上市银行披露的一季报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净息差还在收窄中,压降负债端成本仍然是当前银行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缓解净息差继续下行的压力,预计银行继续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收紧大额存单额度,以及更多银行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仍有较大空间。”有银行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并且银行也会继续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在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并要求银行于2024年4月底前整改完成。 

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监管要求时,银行又应如何平衡客户需求与自身成本呢?

周茂华表示,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居民和企业信心恢复,金融市场情绪回暖,居民风险偏好逐步恢复有助于存款结构恢复常态。 

就银行本身而言,周茂华认为,需要通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破解负债成本上升、净息差压力等问题。银行应该根据存款市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存款市场化调节机制,为存款利率合理定价,并共同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力,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科创及绿色等重点新兴领域业务拓展;顺应市场需求加大财富管理、零售等业务发展,稳步提升轻资产与轻资本业务比重,增强客户黏性,也有利于活期存款沉淀,降低综合负债成本;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与风险能力,降本增效等。 

“银行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真正把握客户的痛点和期望,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成本控制则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式。此外,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减少不良贷款等风险损失,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上述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