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最好的季节,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这几天,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里,常看到这样一幕:身着汉服的人们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相映成趣。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汉服这几年愈发流行,不仅在国内常常见到穿着汉服的人,一些网络博主还将汉服带到了国外,精美绝伦的服装在国外街头也引发了惊叹。
这是汉服最好的春天,有人说汉服正在经历复兴。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狭义观点认为,汉服主要指明代以前的汉族传统服饰,以交领、右衽、系带、袖口宽松等为特点;广义观点认为,汉服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统称,虽然元和清等朝代的服饰受到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但仍然具有明显的中华传统服饰特点,是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汉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绝迹”。这几年,汉服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焕发出新的活力。
“汉服热”有多热?在某社交平台上,“新中式穿搭”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20亿次;今年1月,马面裙等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300%;龙年春晚节目《年锦》亮相后,汉服瞬间冲上热搜,持续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中国服装协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现代汉服行业市场规模约130亿元,消费者规模约1448万人。
汉服甚至还有自己的“节日”。从2013年起,每年11月22日逐渐成为国内汉服爱好者约定俗成的“汉服出行日”,2015年以来,他们自发创设了“汉服节”,各地汉服社群通常会选择最邻近这一天的周末举行集体活动。
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2003年11月22日,汉服爱好者王乐天只身穿汉服走上街头。当时王乐天这种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行为被报道后,引起了热烈反响,也迈出了汉服从“小圈子文化”向大众传播的第一步,更标志着汉族传统服饰正式回归当代生活。
一开始,汉服就是被年轻人一步步推动“火”起来的。如今,汉服爱好者虽仍以年轻人为主,但也开始向各年龄段人群扩展,汉服审美正在迅速日常化。
可以说,正是青春的力量让传统再次焕发青春。
汉服复兴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中国国力不断上升,复兴华夏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精神诉求和审美需要。在经济高速腾飞的年代出生、成长的年轻人,重新建立起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一旦觉醒,在商业和文化领域会产生出惊人的能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的服饰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值得被当代人所发掘、所珍惜。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孔子的时代,春日郊游时的这幅图景就是人们生活志趣的写照。悠悠数千年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忱丝毫不减先民。穿上合节令的服装,呼朋引伴,出游踏青,是人们挥之难去的浪漫文化基因,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传统文化回归,焕发出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
文章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作者:安 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