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等多项违规 贵州银行一分行连收9张罚单 专家:激烈竞争下中小银行困境加剧

财联社2024-05-17 09:03

image

财联社5月17日讯(记者 史思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业绩压力下,银行违规行为屡禁不止。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连发多张罚单,披露了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该行因此被罚150万元,同时还有8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甚至罚款。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违规行为反映出部分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等问题,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3年贵州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3.45亿元、36.53亿元,同比下滑5.38%、4.60%;同时不良率提升0.21个百分点至1.68%,拨备覆盖率下降63.50个百分点为287.71%。

涉虚增存贷款规模等多项违规,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收9张罚单

具体来看,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因存在“贷款管理不规范;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款150万元。

与此同时,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时任行长王玮因对“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10万元;时任副行长张凯旋因对“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此外,六盘水分行营业部、公司部两位总经理以及官厅、盘州、钟山、水城四家支行行长6人均因上述违规行为而被警告。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是指银行通过资金中介将贷款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回银行,从而在账面上虚增存款规模,同时增加贷款余额。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银行可能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扩大业务规模,而放松了对票据等业务真实性的审查标准。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此类违规行为并不鲜见,反映出部分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银行员工缺乏足够的合规意识;考核机制片面追求规模效应,业绩压力下采取违规手段虚增数据。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整个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业绩压力凸显,中小银行面临多重困境

实际上,贵州银行经营压力从不久前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可见一斑。整体来看,贵州业务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末资产规模5767.86亿元,较年初增长430.05亿元,增幅8.06%。贷款规模3319.49亿元,增幅13.09%;存款规模3562.46亿元,增幅9.17%。

但业绩方面,其营收净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去年全年,贵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3.45亿元,同比减少5.38%;净利润36.53亿元,同比减少4.6%,为该行自2019年登陆港股市场以来首次业绩负增长。

与此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压力也逐渐显现。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5.68亿元,较年初增长28.83%;不良贷款率1.68%,较上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且连续两年提升。同时,拨备覆盖率为287.71%,也较上年末大幅下降了63.50个百分点。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银行在揽储和放贷等方面都面临着困境”。在明明看来,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客群基础和社会公信力上不如大型银行,因此不得不通过提供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导致负债成本上升,挤压净息差;另一方面,在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背景下,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收缩,叠加大型银行业务下沉,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效应,加剧了优质客群的获取与留存的难度。

对此,明明建议,中小银行应停止高息揽储行为,通过优化养老金融、线上理财服务等,留住更多民众的存款资金;同时深耕当地小微企业,提高贷款利率收入,以弥补存款端较高的利率成本。此外,监管层面也应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使监管标准与银行发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