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老三样”卖不动,三全食品急了

郭秀娟 张函2024-05-24 18:25

5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三全食品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及2023年水饺、汤圆、粽子品类收入下滑的情况,三全食品表示将通过多种措施力争实现该类产品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作为主要营收来源,水饺、汤圆、粽子收入下滑直接影响到三全食品业绩表现,2023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为70.56亿元,同比减少5.09%;净利润为7.49亿元,同比减少6.5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三全食品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在速冻行业需求放缓、产品创新内卷严重的节点下,如何拉动“老三样”的销售增长成为三全食品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旗舰店截图

速冻“老三样”销量下滑

速冻传统老三样(水饺、汤圆、粽子)为主的速冻面米制品业务,一直是三全食品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达到八成以上。三全食品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速冻面米制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6%,销售量同比减少6.14%,“汤圆、水饺、粽子”产品收入下滑15.74%。

水饺、汤圆、粽子品类的下滑直接影响了三全食品整体业绩。2023年,三全食品营业收入为70.56亿元,同比减少5.09%;净利润为7.49亿元,同比减少6.55%。在安井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立高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六家A股速冻食品公司中,三全食品是唯一一家2023年营收出现下滑的公司。

“老三样”品类下滑的情况引起了投资者与业内的关注。在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提出“2023年水饺汤圆粽子品类收入下滑很多”“2023年水饺汤圆粽子收入已经低于2019年”等问题。对此,三全食品方面给出的解释为,2023年度水饺类产品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加之水饺等包馅类产品的销量与猪肉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猪肉价格的长期不振对于此类产品的销量存在负向影响,水饺品类面临量与价双向承压的状态;汤圆类产品主要是由于春节后延影响所致。

同时,三全食品表示,将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偏好以及渠道场景的变化、创新开发产品、聚焦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等措施,力争实现该类产品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从行业数据来看,三全食品提及的产品“量与价双向承压”的情况不是个例,当前“老三样”速冻食品市场的增长相对乏力。据马上赢品牌CT数据显示,2022年5月-2024年4月,除2023年6月出现一次正增长外,速冻食品销售额与销售量增长率持续为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速冻食品销量下滑也与预制菜、自热食品等其他品类的选择日益丰富有一定关系。“预制菜等更方便的选择出现,让速冻食品的快速便捷性不再突出,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故此导致速冻产品销量不振。”

研发费用下降近三成

当下,速冻面米制品市场已趋于成熟,市场规模增速逐渐趋缓,如何打造差异化创新实现新增长成为企业思考的问题。然而,在速冻行业产品差异化创新竞争节点,三全食品研发费用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三全食品研发费用同比下滑28.97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三全食品存在品牌老化、产品老化、运营系统老化等问题,对公司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并且创新升级迭代提速落后,没有跟得上整个消费变化的节奏,这在一定程度导致其业绩下滑。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三全食品的传统产品未能及时跟上这一变化,导致消费者对于其产品兴趣减弱。此外,当前速冻食品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三全食品需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良现有产品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全食品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面对零售市场目前的阶段性压力,公司将更加重视产品的创新,提高对市场的研究和洞察,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趋势变化和真正解决消费者需求痛点的产品集群。

据了解,在新品研发方面,三全食品也在寻求突破,例如针对年轻消费者开发了波浪外形、馅含量超过70%的饺子王产品;针对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开发了糯玉米汤圆和大麦苗青汁汤圆;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三全食品将推出嘉兴风味粽、甜心粽、霸王粽等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江瀚认为,三全食品可以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更加健康、美味的速冻食品,或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速冻面米制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趋势的发展,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推出更加健康、营养的速冻食品;或者关注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需求,优化产品包装和配送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此外,三全食品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广告宣传、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三全食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三全食品官方邮箱发送了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郭秀娟 张函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郭秀娟 张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