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限时“黑屏”值得借鉴推广

丁家发2024-05-25 08:39

5月21日上午10时20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一(3)班语文课堂,电子屏幕上亮着《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课件。12分钟后,电子屏自动“黑屏”。谭琼老师用传统黑板将电子屏“盖上”,拿出黑白识字卡片教孩子们识字组词,邀请他们上台展示刚学到的内容。

现如今,在中小学的课堂上,老师使用电子屏幕教学的现象逐渐增多。然而,不少老师在课堂中长时间甚至整堂课,都使用电子屏幕开展教学。而这种过度依赖电子屏幕现象,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武昌实验小学在电子屏系统内植入“限时软件”,老师每节课累计使用12分钟后,电子屏幕就会自动关闭,倒逼老师在课堂大部分时间内回归传统教学方式。此举呵护孩子们的健康,不失为教学管理的好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节节课都较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有些老师把书本搬到了屏幕,对使用PPT进行教学产生了依赖性。然而,学生们在课堂上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眼睛需要保持聚焦,而眼睛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有可能造成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甚至导致近视等健康问题。此外,相比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使用电子屏幕教学无需板书,老师讲课速度将相应加快,学生听课必须聚精会神,稍有分心就有可能错过重要的内容,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可见,过度使用电子屏幕教学,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其实,早在2021年4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就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明确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中小学每节课40分钟,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但现实课堂教学中,由于没有时间提醒,老师对电子屏幕使用的时长,一般很难掌控,再加上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缺位,教育部的规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老师过度使用电子屏幕教学的现象,在各大中小学校比较普遍。

在限时使用电子屏幕方面如何“破题”?武昌实验小学在系统内植入“限时软件”,教师每节课累计使用12分钟后,电子屏幕就会自动关闭,直到这节课结束,屏幕才能再次开启。此举不仅落实了教育部对使用电子屏幕的限时规定,也能倒逼老师逐步树立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意识,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把更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呵护孩子们的健康,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果。

事实上,不是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非得用电子屏幕。中小学老师应从学生的健康和利益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杜绝过度使用电子屏幕,用粉笔和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动用电子屏幕;能够让学生充分想象和联想的地方,就不要用直观的视频。总之,课堂教学限时“黑屏”做法,加强了教学管理,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推广。

来源:红网 作者:丁家发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丁家发】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